邪解三藏十二部經。
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此諸地獄為有定處:此諸地獄為有一定處所,雖然造業不同,但皆歸此處,同受其報?是因為一定的因緣關係才有地獄——因為你犯了特別的罪過而妄業成就,所以有此地獄之報?這是別業同受。
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還是地獄本來就有,因為各人造了不一樣的業,所以各人也要遭受不一樣的地獄之報?這是別業別受,實際上阿難已經悟到這個理,現在等於是請佛來印證,那佛藉此開示大眾。
惟垂大慈,開發童蒙,令諸一切持戒眾生,聞決定義,歡喜頂戴,謹潔無犯。
惟垂大慈,開發童蒙:阿難慈悲大眾,代眾請法。「童蒙」,眾生在迷惑顛倒之中,就跟小孩子一樣不懂事,比喻我們在迷惑顛倒中。
佛告阿難:快哉此問!令諸眾生不入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因此分開內分、外分。
從這段經文往下開始,佛要講為什麼有些人下地獄?為什麼有些人做鬼做畜生?為什麼在地獄裡受各種各樣的苦還不一樣?前面講怎麼成佛,怎樣隨淨緣而了生脫死,這裡講隨染緣而受苦受難。
快哉此問:這個話說得痛快。諦聽:佛講一切法皆是真實語,不可以帶著逆反心理來聽,否則不能入道。要善用其心,不能用自己的妄想來分別不可思議的佛法。當為汝說:佛講一切法皆是正當名分。佛在講《法華經》的時候,把過去的三乘法統一歸為一乘,開權顯實,過去講的三乘法不過是化城而已,只有學習《法華經》才能達到真正的寶所,真正的涅盤。這是真正的如來本義。
眾生實本真淨:真心本來面目非真非妄,非淨非染,他可以隨緣顯現為真、為妄、為淨、為染,所以我們本來是佛,但現在隨染緣而為六道眾生。明白這個道理,你就真了,《楞嚴經》講知妄即真。
因彼妄見,有妄習生:「妄見」就是無明,無明造業養成了習氣,就是「妄習」。無明也好,妄習也好,都是我們的本有。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現菩提現煩惱,現真現妄,只在於你怎樣把握當下。
因此分開內分、外分:所謂「內分」是執著於這個肉團身,所謂「外分」是懂得在肉團身之外還有精神世界。由於這個內分和外分,《楞嚴經》提出想升情墜。想就是外分,我們如果思想富有浪漫,富有光明,一定是往上升,叫想升。如果我們執著這個肉團以及肉團之外的那些肉團,就是情執,情往下墜。這些肉團就涉及到名聞利養,這就是情執。
阿難!內分即是眾生分內,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是故眾生,心憶珍饈,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或恨,目中淚盈;貪求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講得是不是很形象?就是執著這個名聞利養。老佛爺也是,什麼都講,男女這些話也講。這就是由於執著我們這個肉團身的享受,這種情執把自己拖得很累、很苦啊!這段經文一目瞭然,就不解釋了。
阿難!諸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溼不升,自然從墜,此名內分。
雖然各種各樣的貪心貪的不一樣,但都是「流結」。好吃的人嘴裡就流水了,往下流,想到名聞利養,怎樣把錢要變得越來越多,防止七大姑八大姨來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防止人家搞假合同來上當受騙,防止人家來綁票……心是不是很重啊?這都是結。
阿難!外分即是眾生分外,因諸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能生勝氣。是故眾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阿難!諸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這就有點智慧了。不要老盯著這個肉團身,你要放開眼量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能夠富有幻想和浪漫主義想象的人,是一種高超的修養。連外道都能得到一定的福報,他看破了名聞利養,想到有一種天堂還是蓬萊仙島,他想這些東西就能得到福報。勝氣:這是殊勝之氣。那鬼王、神仙、天人是不是比三惡道自在許多啊?
是故眾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這個「心持禁戒」是指三聚淨戒。光持律儀戒不能清淨,本來心事就沉重,加個戒又沉重;加上饒益有情戒,老是想為大家服務,這個心量是不是大了?最根本的就是攝善法戒,明白十方三世一切萬法都是我,這是不是把自己戒住了?這是心地大戒,所以「舉身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