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上,還從不曾有過如此規模宏大的遠航。
這次遠航,艦隊除了肩負著宣揚國威的任務,同時還有觀測海情、繪製海圖,為下一次行程更遠的航行打基礎的任務。鄭和和王景弘離開南京之日,朱棣親自相送,舉行了盛大的餞行儀式。
誰知,這邊剛剛送走了向南洋諸國宣揚我大明國威的遠洋艦隊,北疆就傳來了韃靼可汗本雅失裡悍然處死大明使節郭驥及其一眾屬官的事情。
這些官員被本雅失裡殘忍殺死的訊息傳到金陵,朱棣勃然大怒。
大明文武也是氣憤莫名,不過考慮到遠洋艦隊剛走,安南正在打仗,牽扯了數十萬的精兵,而西域又有一個帖木兒氣勢洶洶地殺來,大明雖然兵力雄厚,可是需要分別鎮守各處,能夠調動的機動兵力只有五十萬左右,如今安南投入兵力三十萬,鄭和帶走了三萬,楊旭帶走了三萬,一旦西線戰事打響,勢必還要向甘涼地區投入更多的兵力,實在是有些捉襟見肘。
不光是兵力上成問題,各種軍餉物資的徵調也是個大問題,因此內閣大學士們群議之後,提出對韃靼可以先做外交努力,外交努力的真正目的,當然不是希望韃靼交出兇手,因為這兇手就是韃靼可汗本人,只是希望藉此暫施緩兵之計,等到安南或者西域戰事結束,再對韃靼開戰。
這個意見呈到御前之後,被朱棣毫不猶豫地否決了。朱棣對解縉、楊榮等人毫不客氣地訓斥道:“書生之見!愚腐!本雅失裡先向我大明稱臣,既爾卻殺我使節,你們以為,他僅僅是殺我一個使節了事?哼!”
朱棣濃眉一挑,煞氣騰騰地道:“韃靼哪來那麼大的膽子?帖木兒既然招攬瓦剌,豈能不對韃靼派出使節?本雅失裡定然是預料我大明已在南、西兩線開戰,沒有可能再對塞北出兵,才悍然殺我使節!這只是一個試探,只要我們稍作示弱,他必得寸進尺,犯我遼東、侵我大寧,進逼北京,朕豈能如他所願!”
朱棣推案而起,傲然喝道:“環顧宇內,縱然盡是敵酋,朕又何懼!這一仗,一定要打!”
第750章 識英雄
朱棣是什麼人?向來只有他欺負別人,哪容別人如此欺侮!
韃靼斬殺大明使節的訊息傳到金陵之後,大明朝廷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反應,最強硬的反應。
對於韃靼的暴行,朱棣沒有一語置評,他的回答很直接:出兵!
聖旨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傳達到了北京行在,任命丘福為徵虜大將軍,擔任塞北諸軍總兵官,又命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為左、右副將,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一個公爵、四個侯爵,率十萬騎兵出塞,討伐韃靼。
丘福乃國朝老將,如今張玉、朱能先後逝世,論資歷、論本事,要掃漠北丘福當仁不讓,這道旨意沒有任何人反對。
皇二子朱高煦聞訊大喜,立即派親信快馬給丘福送去一封密信。其實丘福接到聖旨,還需進行一番準備,對北平防務也要做個交待,不會那麼快就出塞的,朱高煦乃是軍中驍將,這些常識自然知道,原也無需叫親信趕路如此之急。
只是這樣一個機會實在是太難得了,朱高煦敏銳地感覺到,這是自己一派的勢力重新崛起的最好契機,所以立即修書一封,告訴丘福這一戰一定要打得漂亮,一定要立下赫赫戰功,那麼,不但丘福能藉戰功重新返回朝廷中樞,把持軍中大權,而且可以藉由這件戰功,將以王聰、火真、王忠、李遠為首的眾多勳戚也拉入自己的陣營。
而朱棣這邊激忿之下雷霆大怒,下了旨意之後回頭想想又有些不放心起來。在他的靖難三公之中,張玉多謀、朱能善戰,張玉多謀而勇,朱能善戰而穩,丘福在這方面比他們兩個都差一些,他也擅打猛仗硬仗,但是遠不及朱能性情沉穩,丘福的長處在於馭將統兵。
每次打了勝仗,諸將都會爭先恐後獻上俘獲,唯獨丘福常落人後,他對自己的部下很厚道,不爭部下之功,而且有了大功也不忘了部下,總會把他們帶上,提攜一番,因此很得軍心。
此番韃靼趁大明兩面受敵之機進行挑釁,事先必然對大明可能的反應做出過估計,在韃靼看來,大明此時仍能對其出兵的可能性雖然較小,卻必定是考慮過的,這樣韃靼的準備必定較為充分。而且韃靼受瓦剌欺壓,又被遼東蠶食,實力較之前幾年大有不如,因此用計行險的可能一定很大,而這些,丘福未必能考慮得到,萬一他心切為自己出氣……
一念及此,朱棣立即又下了一道密令給丘福,密令中說:“兵事須慎重。自開平以北,韃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