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協用五紀(14),次五曰建用皇極(15),次六曰義用三德(16),次七日明用 稽疑(17),次八曰念用庶徵(18),次九曰向用五福(19),威用六極(20)。”
【註釋】
(1)有:又。祀;年。十有三祀指周文王建國後的第十三年,也是周 武士即位後的第四年、滅商後的第二年。(2)陰騭(zhi):意思是庇護,保 護。(3)相;幫助。協:和。厥:他們,指臣民。(4)彝倫:常理。攸: 所以。敘:順序,這裡的意思是制定,規定。(5)鯀(gui):人名,夏禹 的父親。陻(yin):堵塞。(6)汩(gu):亂。陳:列。行:用。五行指水 火木金上這五種被人利用的物質。(7)畀(bi):給予。疇:種類。九疇指 治國的幾種大法。(8)斁(du):敗壞。(9)殛(ji):誅,這平指流放。 (10)錫:賜,給予。(11)初一:第一。(12)次:第。五事:貌、言、視、 聽、思五件事。(13)農:努力。八政:八種政事(14)協:合。五紀:五 種記時的方法。(15)建:建立。皇極:意思是指至高無上的法則。 (17)義(yi):治理,指治理臣民。(17)稽:考察。(18)念:考慮、庶:多 徵:徵兆。(19)向:勸導、(20)威:畏懼,警戒。
【譯文】
周文王十三年,武王拜訪箕子。武王說道:“啊!箕子,上天 庇護下民,幫助他們和睦地居住在一起,我不知道上天規定了哪 些治國的常理。”
箕子回答說:“我聽說從前鯀堵塞治理洪水,將水火木金上五 行的排列擾亂了。天帝大怒,沒有把九種治國大法給鯀。治國安 邦的常理受到了破壞。鯀在流放中死去,禹起來繼承父業,上天 於是就把九種大法賜給了禹,治國安邦的常理因此確立起來。
“第一是五行,第二是慎重做好五件事,第三是努力辦好八種 政務,第四是合用五種記時方法,第五是建立最高法則,第六是 用三種德行治理臣民,第七是明智地用卜筮來排除疑惑,第八是 細緻研究各種徵兆,第九是用五福勸勉匝民,用六極懲戒罪惡。”
【讀解】
治國安邦是政治家的首要職責,無論他主觀上是否真的想把 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欣欣向榮,人民安居樂業,幸福歡樂,只要他想在統治寶座上呆下去,就不得不考慮如何治理國家。這道 理就像商人為了賺錢,為了使生意長期做下去,就不得不使自己 的商品貨真價實一樣,否則只有丟掉自己的飯碗。
治國安邦要講規則,正如遊戲也要講規則一樣。規則來自哪 裡?按照《洪範》的說法,是上天授與的,並且上天在授與規則 時還要加以選擇。不能按規則辦事的人就不授與,就讓他下課, 比如鯀就是這樣。這套說法對敬畏上天和天命的古人來說,是很 有效的,但對我們來說,卻顯得有些荒唐。
所謂上天,不過是人自己臆想出來的某種超人的存在,實質上是人自身意志的外化。用這種觀點來看,天授治國大法,就是人授治國大法這。治國規則是人制定的,也要由人來執行和遵守。用 上天來解釋這一切,大概是為了增加一點神秘性和權威性吧。
暴君和開明君主的區別在於:暴君把個人意志看得高於一切, 凌駕於規則之上,無法無天,為所欲為,比如商紂王;開明君主 尊重規則,講究按規則辦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依法辦事,使自 己的言行合於儀軌,比如周文王和周武王。箕子看中武王而授與 洪範九疇,正是看中了他是個守規矩的人,因為對蔑視規則的人 來說,任何規則都是沒有意義的。對付不講規則的人的最好辦法, 也是不講規則。
………………………………………………
對數目字和秩序的酷愛
【原文】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 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1),金曰從革②,士愛穡(3)。潤下作 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 曰恭,言曰從(4),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5)。恭作肅(6),從作乂(7), 明作晰,聰作謀,睿作聖。
“三、八政(8):一曰食,二曰貨,三日祭,四曰司空,五曰司 徒,六曰司寇,七日賓,八曰師。
“四、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9),五曰歷 數(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