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公務之餘,萊布尼茨廣泛地研究哲學和各種科學、技術問題,從事多方面的學術文化和社會政治活動。不久,他就成了宮廷議員,在社會上開始聲名顯赫,生活也由此而富裕。1682年,萊布尼茨與門克創辦了近代科學史上卓有影響的拉丁文科學雜誌《學術紀事》(又稱《教師學報》),他的數學、哲學文章大都刊登在該雜誌上;這時,他的哲學思想也逐漸走向成熟。1679年12月,布倫茲維克公爵約翰≈183;弗裡德里卻突然去世,其弟奧古斯特繼任爵位,萊布尼茨仍保留原職。新公爵夫人蘇菲是他的哲學學說的崇拜者,&ldo;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rdo;這一句名言,就出自他與蘇菲的談話。奧古斯特為了實現他在整個德國出人頭地的野心,建議萊布尼茨廣泛地進行歷史研究與調查,寫一部有關他們家庭近代歷史的著作。1686年他開始了這項工作。在研究了當地有價值的檔案材料後,他請求在歐洲作一次廣泛的遊歷。1687年11月,萊布尼茨離開漢諾威,於1688年初夏5月抵達維也納。他除了查詢檔案外,大量時間用於結識學者和各界名流。在維也納,他拜見了奧地利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為皇帝構畫出一系列經濟、科學規劃,給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試圖在奧地利宮庭中謀一職位,但直到1713年才得到肯定答覆,而他請求古奧地利建立一個&ldo;世界圖書館&rdo;的計劃則始終未能實現。隨後,他前往威尼斯,然後抵達羅馬。在羅馬,他被選為羅馬科學與數學科學院院士。1690年,萊布尼茨回到了漢諾威。由於撰寫布倫茲維克家族歷史的功績,他獲得了樞密顧問官職務。在1700年世紀轉變時期,萊布尼茨熱心地從事於科學院的籌劃、建設事務。他覺得學者們各自獨立地從事研究既浪費了時間又收效不大,因此竭力提倡集中人才研究學術、文化和工程技術,從而更好地安排社會生產,指導國家建設。從1695年起,萊布尼茨就一直為在柏林建立科學院四處奔波,到處遊說。1698年,他為此親自前往柏林。1700年,當他第二次訪問柏林時,終於得到了弗里德里希一世,特別是其妻子(漢諾威奧古斯特公爵之女)的贊助,建立了柏林科學院,他出任首任院長。1700年2月,他還被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至此,當時全世界的四大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法國科學院、羅馬科學與數學科學院、柏林科學院都以萊布尼次作為核心成員。1713年初,維也納皇帝授予萊布尼茨帝國顧問的職位,邀請他指導建立科學院。俄國的彼得大帝也在17ll~1716年去歐洲旅行訪問時,幾次聽取了萊布尼茨的建議。萊布尼茨試圖使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相信,在彼得堡建立一個科學院是很有價值的。彼得大帝對此很感興趣,1712年他給了萊布尼茨一個有薪水的數學、科學宮廷顧問的職務。1712年左右,他同時被維出納、布倫茲維克、柏林、彼得堡等王室所僱用。這一時期他一有機會就積極地鼓吹他編寫百科全書,建立科學院以及利用技術改造社會的計劃。在他去世以後,維也納科學院、彼得堡科學院先後都建立起來了。據傳,他還曾經透過傳教士,建議中國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北京建立科學院。就在萊布尼茨倍受各個宮廷青睞之時,他卻已開始走向悲慘的晚年了。1716年11月14日,由於膽結石引起的腹絞痛臥床一週後,萊布尼茨孤寂地離開了人世,終年70歲。萊布尼茨一生沒有結婚,沒有在大學當教授。他平時從不進教堂,因此他有一個綽號lovenix,即什麼也不信的人。他去世時教士以此為藉口,不予理睬,曾僱用過他的宮廷也不過問,無人前來弔唁。彌留之際,陪伴他的只有他所信任的大夫和他的秘書艾克哈特。艾克哈特發出訃告後,法國科學院秘書封登納爾在科學院例會時向萊布尼茨這位外國會員致了悼詞。1793年,漢諾威人為他建立了紀念碑;1883年,在萊比錫的一座教堂附近豎起了他的一座立式雕像;1983年,漢諾威市政府照原樣重修了被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ldo;萊布尼茨故居&rdo;,供人們瞻仰。【256文學將分享完結耽美小說256wxc/】始創微積分17世紀下半葉,歐洲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各方面的迫切需要,經各國科學家的努力與歷史的積累,建立在函式與極限概念基礎上的微積分理論應運而生了。微積分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臘由阿基米德等人提出的計算面積和體積的方法。1665年牛頓創始了微積分,萊布尼茨在1673~1676年間也發表了微積分思想的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