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1 / 2)

小說:思無邪 作者:安意如

以&ldo;隱居以求其志&rdo;為目的的一類士人,他們以隱邀名,工於心計甚至近乎詭道,且往往能贏得廣泛的社會聲譽,但在我看來,這類士人名為歸隱,而走得卻是與隱士截然相反的兩條道路,他們歸隱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隱,而是為了仕,為了更為顯赫的仕,因此他們實際上早就不能歸於隱士這一範疇了,他們是士,是參雜了權術計程車。東晉的謝安也是如此。簡文帝時期內亂頻繁,強敵壓境,司馬家族山河風雨飄搖。出家高門的謝安被公認為雅量足以鎮安內外,可是,謝安本人卻&ldo;無處世意&rdo;,高臥東山堅不出仕。謝安隱居東山,只為等待最合適的時機,可笑當時計程車大夫還擔心:&ldo;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rdo;反而不如簡文帝有見識。簡文帝雖是個窩囊皇帝,在位兩年一直戰戰兢兢,害怕被獨攬大權的桓溫廢黜。可是他雖無濟世之略,卻有知人之明。謝安雖放情於丘壑,縱意於林泉,泛舟於滄海,似乎真的&ldo;去伯夷叔齊不遠&rdo;,但其每次外出遊賞,總要攜妓相陪,據此簡文帝斷言:&ldo;安石必出。&rdo;理由是:&ldo;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rdo;一個縱情聲色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歸隱的,即便你有&ldo;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rdo;的感慨,如果不放棄你的激情與衝動,不甘心平淡的生活,如孔明的&ldo;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rdo;也就成了空談。真正的隱士,隱的不是形,隱的是心。但這不同於&ldo;佛教&rdo;中講求的修心,因為隱士首先是士,在他們的骨子裡流淌著&ldo;儒&rdo;家的血液,他們是文化人,他們有自己的文化人格,因此他們的心不可能空,他們成不了佛,他們是在追求,追求一種純粹的文化氛圍。在上述的六類隱士中&ldo;迴避以全其道&rdo;,&ldo;靜己以鎮其躁&rdo;,&ldo;垢俗以動其概&rdo;,&ldo;癖物以激其清&rdo;這四類人走的就是這條路。他們才是隱士,真正的隱士,純粹的隱士。作為一個隱士,只有&ldo;動其概&rdo;、&ldo;激其清&rdo;,才可能&ldo;鎮其躁&rdo;,而只有&ldo;鎮其躁&rdo;,才有可能&ldo;全其道&rdo;,這四點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要把它們完全地獨立開來既不太可能,也不太現實。他們是一個群體,一個文化群體,他們的存在,代表了社會中的另類文化傾向,文化品格,他們是社會中的另類文化人。有隱者,也必然會有招隱者,正常的好像商品的供求關係一樣。《鶴鳴》就是我國的招隱詩之祖。通篇比興,鶴、魚、檀、石,皆以喻在野的賢人。全詩譯成白話是這樣的:鶴叫沼澤九曲彎,聲音嘹亮傳上天。魚兒潛藏在深淵,有的游到淺灘前。我愛那個好林園,園中生長有香檀,還有棗樹在下邊。別的山上有美石,可做琢玉金剛鑽。鶴叫沼澤九曲彎,聲音嘹亮傳上天。魚兒遊至淺水灘,有的潛藏在深淵。我愛那個好林園,園中生長有香檀,還有楮樹在下邊。別的山上有美石,可做琢玉顯璀璨。喜歡這詩有陶淵明田園詩的意境,澹泊寧遠,如果這理想中的小園建起來,絕對可以看作現實版私人桃花源。然而更叫我喜歡的是這詩的清朗大氣,無論是開篇的&ldo;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rdo;,還是結篇的&ldo;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do;,都正直大氣地使人起敬。他山,是指異國。雖然在現代人看起來這國的概念極小,只是區區百里之地。但在彼時也是政治上一個明確的分野。可是,在《詩經》裡,那麼遙遠的年代,就已經有賢人目光遠大地提出&ldo;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do;的觀念,意思是,任用人才,求取賢能,不要在意外界的因素:他是什麼人,他是哪裡人。即使是別的山上的美玉,只要合用,我們也該把它雕琢出來。這樣的無私大氣,在中國的文人詩章裡是少見的,在中國人中也不多見。蓋因國人習慣的是&ldo;私家重地,請勿踐踏&rdo;,即使是&ldo;同桌吃飯,也要各自修行&rdo;,要聯合起來結成派系也必得要有實際利益。合作真的是合作,比外國人更強經濟意識,像&ldo;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do;這樣的話,說出來也是利用的成分多,沒了最初的坦蕩真誠。武俠小說裡常有禁地,擅入禁地的人如果沒有死,通常都不會空手而歸,蓋因人會藏私,越是藏在禁地見不得光的越珍貴。春秋戰國時,國家的概念雖然有了,卻因為戰亂和局勢的晦暗多變不得不模糊。士人的忠貞也被打碎。他們像失去家園的鳥一樣四處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