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瑜聽她幾聲“母親”,心裡頭便有些難言起來,嗯一聲道:“咱們光說了這麼些話,倒是忘了請你嘗吃食啦。這個是我使小廚房做的豬裡肉圓子,乃是我自個兒想出來的方子,姐姐且嚐嚐。”趙嫿平日裡並不好口腹之慾,不過今兒個也給這香味勾到了,於是執了著夾了一塊兒小圓餅。這小圓餅只比拇指大一些,輕咬一口薄脆的外皮,裡頭的蝦湯便溢了出來,輔以吸飽了湯汁和肉鮮的香菇餡,各中美味相輔相成,鮮嫩可口至極。阿瑜見趙嫿微粉的面頰,也托腮笑了起來,杏眼彎彎的。她很喜歡同人一道分享美食,見趙嫿喜歡這道菜色,於是心裡頭那一層鬱氣也消散了不少。待把趙嫿送走了,阿瑜便決定要睡一覺。她現在心裡頭亂的很,實在無法做出任何理性的決定了,還不如等明日再說。可是等到 梅氏和趙蕉所住的院落,離二老太太鄒氏的永福榭很近,阿瑜不過步行數十步,便見著了院落的大門。她曾聽聞過一些傳言,說是二老太太和二老太爺趙選陽之間有些陳年齟齬,大約不過是二老太爺有個十分喜歡的妾室,乃是他的遠房表妹,長得一副嬌柔婉媚的樣子,比起端莊冷硬的鄒氏手腕還要翻上一番。只那妾不能生育,故而在趙蒲出生之後,二老太爺便有意無意使他與那女人親近,大約也沒旁的意思,只是怕往後妾室沒有傍身的孩子,要給人磋磨,趙蒲又是嫡長子,他若待那妾好,旁人便再不敢怠慢她了。二老太爺想得簡單,可二老太太豈能容這樣的事體發生?某次鄒氏又聽聞十幾歲的兒子趙蒲,在他爹的書房裡頭給那妾室端茶,便再不能容忍,趁著二老太爺出衡陽辦事的功夫,把那妾室給處置了。雖則對外只說那女人是暴病死的,可也沒人是瞎子,故而二老太爺歸來後,便與鄒氏起了爭執。後頭也不知鄒氏是怎麼做的,反倒是原本氣盛的二老太爺,漸漸沒了腔調,一個人躲到偏遠去禮佛了,差不多十數年也沒怎麼出過門,直到趙蕉要娶梅氏的事體一出,他才肯挪步去塵世間,拄著柺杖教訓兒子。趙蕉身為鄒氏和二老太爺的第二子,是被鄒氏寄予了厚望的,自打他出身便護在自家院子裡,讀書寫字用膳皆精細著安排,直到他娶了原配陳氏,仍舊按部就班照著鄒氏的規劃走。人聰明,且聽話。他唯一一趟任性,便是執意要娶梅氏為續絃,鄒氏本已給他瞧好了人家,不求出身高貴,但求本分幹練便是,哪知他竟給迷花了眼,娶了個整日只知道傷春悲秋的梅氏,兒子一心護著她,這女人又柔弱地一捏就碎,實在叫鄒氏氣得牙都要咬碎。在鄒氏眼裡,大兒子趙蒲已然是個失敗者,性子被二老太爺教得木訥老實,人又不聰慧,更何況還有從前那小妾的事體梗著,她實在說不上對趙蒲上心。可偏偏趙蒲這孩子傻人有傻福,娶了秦氏那般精明聰慧的女人,連長房的管家權都能拿下一大半,給二房爭了不少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