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1 / 2)

小說:大唐第一廚+番外 作者:浮雲素

還有一去處真是想都想不到,西天取經組已經成為了李三娘食肆的忠實客戶, 出於玄奘法師要節儉的吩咐, 孫悟空也不好購置那些奢侈的吃食,就變著法的買鹹菜,今次買醃蘿蔔, 下次買醃黃瓜,再下次買醬瓜,真是不亦樂乎。

各方的訂單讓李三娘食肆供不應求, 他不得不擴大了生產線,專門僱人來幫忙醃製鹹菜。與製作麵筋還有杏仁豆腐等菜色不同, 醃製鹹菜的步驟並沒有要求人保密,李三娘一早就同上門的幫工說好,他們只需要在店中幫忙工作一旬, 就可以帶走醃製鹹菜的方法,當然,工錢是不給的,他們只供應一頓飯。

幫工聽了之後不僅沒有不滿意,相反,他們幾乎是欣喜若狂,做十天工就能從李三娘食肆學得技術,是什麼好事!

一時間,主動上門的幫工絡繹不絕,一大缸一大缸的醃菜堆滿了院子角落。

……

莫文遠在院子裡走來走去,指揮眾人醃製:“不同種類的菜,醃製時間不同,其中需要時間最長的是酸菜,也就是菹菘菜,需要醃製一個月以上。”

光德坊木工王復願家的媳婦也來做幫工了,市民對冬日能夠延長蔬菜儲存時間的方法很是垂涎,都爭著搶著來幫忙,她膽子比較大,直接問道:“若沒到一月就吃了,會有什麼後果。”

莫文遠道:“會對身體有恙,菜在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毒素,此毒素需要過一月才能完全消散,吃得時間早了,菘菜中就有殘留大量毒素,食用後對身體很不好。”他絲毫沒有危言聳聽,“中毒且不說,嚴重會對壽命有礙。”

幫工聽得一愣一愣的,看向醃菜的大缸,眼含畏懼,莫文遠注意到他們的表情安慰道:“只要擺放時間夠久,就不用擔心出問題,所以我們醃菜時定要規範操作,不能想到什麼就是什麼。”

眾媳婦老人將他的話深深記在腦中,協同他工作。

此次他共研製了三種菜,發酵時間最長的白菜,以及放上半旬就能吃的黃瓜與蘆菔。

黃瓜是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後帶回來的,當時稱其為胡瓜,在五代十國時期改名為黃瓜,因其爽口水分多又容易種植,不少人家在後院搭架子讓黃瓜爬藤,莫文遠現在醃製的是秋黃瓜,而且還是放了不少時間水分有點流失的秋黃瓜。

好在黃瓜的醃製方法與白菜不同,大量的鹽分本就會讓其失去水分變得蔫蔫的,先流失水分雖對其口感會造成改變,影響卻不是很大,除非是饕餮等級的食客,都吃不出有何問題。

莫文遠對黃瓜質量還怪不滿意的,他是個炊金饌玉慣了的人,對自己也好對食材也好都高標準嚴要求,以次等料做菜的事,他是萬萬不想做的。然而李三娘等人卻不以為然,甚至是幫工,都攛掇著他把秋黃瓜醃了,它們耐不住放,再不醃,就真吃不了了。

無奈之下莫文遠只得傳授做醬瓜的方式,還說這批醬瓜就送人的了,怎麼都不願拿到店裡賣。

蔫蔫的秋黃瓜放在棚裡,他與院落中的婦女坐在條凳上,動手洗黃瓜。

“將黃瓜連皮切成黃瓜條,不用太長,中指長度即可。”精湛的刀工讓他切黃瓜都好像和其他人不同,彎彎扭扭的黃瓜被從肚子中間剖開,分成均勻的兩半,手起刀落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不管黃瓜的形狀大小如何變化,莫文遠切出來的條狀都體積相仿,充分表現出他在份量上的精準控制。

在場的婦女都勤做家務,洗與切難不倒她們。

黃瓜條被放在食鹽中醃製,晶瑩剔透的鹽粒均勻地撒在黃瓜面上,醃製兩個時辰後手動將其中的水分擰乾,半乾的黃瓜條被暫時放置在一旁。

大鼎、生薑片、蒜頭,還有從街坊處買來的豆醬按順序依次擺放在灶臺上,鼎中的水已經沸騰。

按理來說做醬黃瓜最好用醬油,但誰叫莫文遠實在是太忙碌些,現代的千萬種食材他只能先挑犖犖大者研製,特別是唐代已經有了與醬油略有相似之處的替代品醬清,此外還有略顯濃稠的豆醬,他決定先功課其他難題,把醬油暫且放置。

“在水中加入姜蒜鹽醬料一同熬製,醬料的話豆醬即可,自家制的和醬屋買的都可以,不同的分量以及不同的醬料配方會使最後的味道發生改變。”

“莫大郎用的是何家醬料?”

“我用的是自己做的。”

醬料在唐代十分常見,尤其是在秋冬時令,沒有蔬菜與其他副產品可食,醬料是唯一的配菜,尋常人家吃的是豆醬或者十日醬,世家除此兩種百姓常用醬料外,還掌握著肉醬或是魚醬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