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小說:大敗局2 作者:不是就是

統的最大出口商等等。

在德隆史上,“三駕馬車”的產業整合一直被津津樂道。唐萬新對此自視極高,認為這是“天下一等一”的企業戰略。一些經濟學家也頗為讚賞,與唐氏兄弟有過密切交往的鐘朋榮就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民營企業家還很少有人能做到他們這樣的高度”。

客觀而言,德隆的整合之功實不可沒。“三駕馬車”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國有企業,產業老化,管理落後,僅僅靠上市籌得一筆錢來苟延殘喘。唐萬新不僅在產業上將之全面重組,還花錢聘請麥肯錫、科爾尼等國際專業顧問公司為企業在職業經理人成長、戰略設計、管理改革等方面提供諮詢,將它們從“連一張準確的財務報表都收不上來、有想法而沒有章法的企業”,轉型成管理規範、朝氣蓬勃的現代公司。日後,德隆因財務危機轟然倒塌,“老三股”卻因為產業結構清晰、效益良好而仍然受到資本界及實業界的青睞,這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德隆的整合並非敗筆。

而從另外的角度來觀察,整合的績效顯然有被誇大和利用的嫌疑。“三駕馬車”所處的行業——番茄醬、電動工具、汽車零配件——均不是成長性很好、具有強大延伸和輻射能力的領域。因此,即使整合做到極致,也很難在中短期內實現可觀的利潤和達到很大的產業規模。在效益最好的年份,3家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5100萬元(新疆屯河,2002年)、1.02084億元(湘火炬,2002年)、7000萬元(合金投資,2003年),總計不過2.4億元,遠遠算不上是“效益奇蹟”。德隆在整合的過程中,不斷在資本市場上釋出讓人眼花繚亂的併購公告,事實上只不過是其抬高股價的炒作手段。

還有一個連唐萬新也始料未及的事實是,由於“三駕馬車”所能貢獻的利潤有限,而且均處在不能夠產生大量現金流的行業——一個更重要的現實是,德隆始終無法靠良好績效在股市上獲得增發的資格。所以,實業整合出現的績效並不能支援金融擴張所需要的資金流量。而到後期,為了支撐龐大而高息的融資平臺,唐萬新反而被迫從實業公司中抽取資金向金融板塊輸血。根據有關的資料統計,這一部分的資金輸送總計超過40億元。所以,其所謂的“產融整合、雙輪驅動”效應一直停留在理論層面,從來就沒有真正實現過。

德隆:金融恐龍的宿命 第一莊家:股不在優,有“德”則名

1998年,德隆出資1000萬美元購進明斯克號航空母艦。它是蘇聯太平洋艦隊已退役的旗艦。唐萬新把它停泊在深圳大鵬灣的沙頭角,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以航空母艦為主體的主題公園。這條新聞轟動一時,也是從此開始,德隆以“中國民營企業的航母”自居,而在資本市場上,它也被形容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在中國股市,“航母”德隆是以“天下第一莊”的形象而被定格和傳誦的。

從1996年起,德隆旗下的“三駕馬車”就撒開雙蹄,在中國股市上一路狂奔,創下讓千萬股民瞠目結舌的飆升紀錄。到2001年3月,人們看到的事實是:湘火炬經過3次轉配股,1股變成4.7股,經復權後計算,每股股價從7.6元漲到85元,漲幅1100%;合金投資經過4次轉配股,復權後的股價從每股12元漲到186元,漲幅1500%;新疆屯河也經數次送配股,復權後的股價為每股127元,漲幅1100%。

一個莊家控制的3只股票,5年之內全數狂漲10倍以上,舉國顧盼,再無一人,德隆的“天下第一莊”名號實在是名副其實。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股不在優,有‘德’則名;價不畏高,有‘隆’就靈”,幾乎成了中國股民想要賺錢的不二法門。

德隆的坐莊技巧其實非常簡單,它旗下的“老三股”和“新三股”①均被全盤控制,其中4家的股權比例都超過30%,所以,唐萬新自稱為“集中長期持有的控制性莊家”。他透過不斷地釋放利好訊息和運用整合重組理念,將股價一步一步地抬高,然後從中倒貨牟利。根據精通財務分析的香港科技大學郎鹹平教授的計算,到2001年3月,德隆莊家從這種坐莊活動中總計獲利52億元。其中,湘火炬從1997年起換手率達到440%,按莊家持倉成本為18元計算,賬面獲利19億元;合金投資從1997年起換手率為400%,按莊家進入時的每股12元股價計算,賬面贏利同樣為19億元;德隆進入新疆屯河是1996年,換手率同樣高達400%,按每股20元的建倉成本來計算,賬面贏利為14億元。

20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