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敗了一次,他們就會想:反正我是不行了,這件事情到此為止,以後再說吧……

這些都是孩子沒有進取心的表現。正像上面的那位家長所說的,如果孩子在這麼小的年齡裡,就用養老的狀態對待一切事情,那將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沒有進取心,孩子不會有目標,他的思想和行動往往都是盲目的;

沒有進取心,孩子會變得懶惰,當然,這種懶惰不僅指行動上的懶惰,更指思想上的懶惰;

沒有進取心,孩子不會有什麼愛好,更不會有什麼特長;

沒有進取心,孩子會以無所謂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一切,他沒有目標,更不會有動力;

……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父母送孩子一顆積極進取的心,比給孩子億萬家產都要重要。

那麼,家長如何才能激發孩子的進取心呢?說到這裡,我不得不講那個讓我感動很久的故事了。

上小學的時候,孩子的老師請家長到校。孩子的媽媽來到學校,老師說:“你們家的孩子也太好動了,別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坐50分鐘,你們家孩子30分鐘都坐不了……”媽媽聽了,傷心落淚。回到家,天真的孩子問媽媽老師說了什麼,媽媽說:“老師誇獎你了,說你以前能坐下來20分鐘,現在能坐30分鐘了,有進步……”;

上初中了,老師又對家長說:“你們家的孩子成績很差,總是拖全班的後腿……”媽媽聽後很傷心,因為全班50個同學,孩子排在49名。回到家,媽媽對孩子說:“老師今天誇你聰明瞭,說只要你好好學習,肯定會超過你的同桌……”(同桌在全班排在20名);

上高中了,老師請家長來學校,“你們家孩子要是再這樣貪玩,就考不上重點大學了……”回到家裡後,媽媽對孩子說:“老師說你很有前途,再稍微努力一些,就可以考上重點大學了……”

最後,孩子接到了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在這則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父母的鼓勵是孩子積極進取的巨大動力。當然,這種鼓勵來自於父母從內心裡真正地賞識孩子,相信孩子。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媽媽一樣,不管別人怎樣看待自己的孩子,這位媽媽始終堅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並且用鼓勵的方法把自己的這種看法傳達給了孩子。正是媽媽的這種鼓勵,一直促使著孩子積極進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事情往往都是這樣的,父母越是感覺到孩子厭煩、越是指責孩子,孩子的那種令人討厭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多,有時,他們甚至會破罐破摔;相反,如果父母真正地賞識孩子,鼓勵孩子,那孩子就會朝著父母鼓勵的方向發展,最終將成為一個積極進取的人。

父母的鼓勵能使孩子積極進取,但對於已經具備了理性思維能力的四年級孩子來說,父母泛泛的鼓勵,如“你太棒了”“你做得真好”等並不能達到教育他們的效果。所以,在鼓勵四年級的孩子時,父母更多的是要掌握鼓勵的技巧。

方法一:先讓孩子看到希望,再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看到這個建議,肯定有家長要問,為什麼要先讓孩子看到希望,再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其實,這是一個溝通的技巧問題。也許大多數的家長在與成人相處時都會掌握這一溝通技巧,但是一輪到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長們很快就會把這一技巧忘掉。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鼓勵四年級孩子的技巧(2)

例如,當孩子興高采烈地拿著還不錯的成績單回家,然後興奮地對家長說:“老爸、老媽,我這次考了第五名,有好多同學都被我落在了後面。”這時,肯定會有家長要習慣性地斥責孩子幾句:“考了第五名就滿足了,真沒出息,只會向下比,你怎麼就不會跟你上面的同學比比呢?”家長短短的幾句話,孩子的那股高興勁兒肯定會煙消雲散了。

當然,還有一部分家長聽了孩子這樣的話,也會想到要鼓勵孩子,例如,家長會這樣對孩子說:“你不能驕傲,要繼續努力,爭取能把在你前面的幾位同學都超過去。”然而,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由於成功的喜悅感沒有得到認同,孩子繼續前進的動力並不是很大。

其實,這些家長的目的無非是想打消孩子驕傲的氣焰,讓孩子向著更高的目標努力。但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家長們都用錯了方法,同樣的情況,一位家長是這樣鼓勵孩子的:

孩子拿著第五名的成績興高采烈地回家了,見到媽媽就高興地說:“媽媽,我考了第五名。”

看著孩子高興的樣子,媽媽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