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當的語言,道出社會生活中的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前一首以雀為喻,“長嘴”說機靈滑頭的人,“短嘴”說老實本分的人。生活中總是前者得利,後者倒黴。後一首明明白白:沒有錢就不能像樣地做人!言外自然有對財富的渴望。詩中不講什麼大道理,只是普通人民的內心本色語。而就是因為簡單,才格外深刻。
關於愛情與婚姻的歌,是北朝民歌中數量最多的一類。但與吳歌、西曲相比,因為有了對照,更容易顯出差別來。
誰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褝後裙露。天生男女共一處,願得兩個成翁嫗!(《捉搦歌》)
月明光光星欲墮,欲來不來早語我!(《地驅樂歌》)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折楊柳枝歌》)
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邊。(《折楊柳歌辭》)
北方民族儲存著較多的原始風俗,在兩性關係上,遠沒有漢族那樣複雜的禮數。在他們看來,男歡女愛,男婚女嫁,原是很簡單的事情,沒有什麼需要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的地方。“天生男女共一處,願得兩個成翁嫗”,這是對婚姻之事最簡單直截的看法,爽快無比。《地驅樂歌》詠唱幽會,情人不至,卻毫無哀傷,只是簡截地指斥對方,同南方民歌中的情調大不一樣。還有那些女子埋怨家中不讓她們及早出嫁的歌,更是以口道心,毫無遮掩。像上面那首《折楊柳枝歌》,前二句起興,意思說歲歲年年,樹不見老而人易老,下面不說自己,卻利用老人喜愛孫輩的心理打動對方,寫得真淳而有趣。有的甚至唱道:“老女不嫁,蹋地呼天!”(《地驅樂歌》)這樣的潑辣簡直是南方人想都不敢想的。總之,這些表現愛情與婚姻的民歌,都直接表現了熱烈的生命衝動,很值得珍視。不過,在北方情歌中,個別也有婉媚的風格,可能是受了南方民歌的影響。上面所列的最後一首,就可以看出。
將北朝民歌與南朝民歌相比較,可以大略概括如下:在感情表現上,北朝民歌以直率粗獷為特徵,少有南方民歌那種婉轉纏綿的情調;在語言風格上,北朝民歌以質樸剛健、富有力感見長,沒有南方民歌那樣華美的文辭、精緻的手法,更不用雙關隱語的技巧。在詩歌形式上,也以五言四句體式佔優勢,約為百分之六十。其餘多為整齊的七言、四言詩,雜言體較少。但這裡要指出一點,即許多詩是經過翻譯的。如《敕勒歌》,《樂府廣題》說:“其歌本鮮卑語,易為齊言(指漢語)。”又《折楊柳歌》有“我本虜家兒,不解漢兒歌”二句,則可見原非漢語。翻譯是一種再創作,這方面的成績也值得讚美。
最後,再專門來談《樂府詩集》中收於《梁鼓角橫吹曲》的《木蘭詩》。這首詩宋初編的《文苑英華》題為唐韋元甫作,其他宋人著作也有認為是唐人作的,所以其產生年代尚有爭議。不過,多數研究者認為它是北朝民歌,而可能經過唐代文人的修改潤飾。這是一首敘事詩,一向被認為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在民風勇悍,戰爭連年的北朝社會中,完全有可能發生過女子扮男裝從軍殺敵的真實事件。這種事情最容易引起社會中的好奇心理,因而流佈開來,逐漸形成一個文學故事。在這首詩中,故事的傳奇性,人物的英雄性格,收尾的喜劇色彩,都反映了普通民眾的生活理想和審美趣味,反映了人們在平凡生活中對不平凡事物的愛好。木蘭這個人物,被塑造成十分美好的形象。她有對父母的摯愛,有勇毅的個性,也有女子對家庭的眷戀,歸來後一節,又寫出她的美貌和富有生活情趣、機智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