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4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在用語上則不僅運用大量的疊字、疊詞,而且往往用俗語虛詞加強語調,以傳神情。駱賓王的歌行還參以漢代大賦的筆法,因而無論是規模還是容量都呈現出聳人耳目的壯觀。他的《帝京篇》和《疇昔篇》長達二百多句,前者類京都大賦之制,後者類賦中紀行、述志的綜合。但以賦入詩不只是為了張大氣勢,其中自有激盪的情思和磊落的風神在。如《疇昔篇》淋漓盡致地抒寫了詩人富於戲劇性的坎廩遭遇和豪俠風概,在回顧少年意氣、詩苑盛會、吳楚風物的同時,又時時穿插以節序之悲、失路之嘆和銜冤之恨。這首詩可說是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梁園吟》一類作品的張本。經盧、駱之手,七言歌行“一變而精華瀏亮。抑揚起伏,悉協宮商;開合轉換,鹹中肯綮”(《詩藪》),成為以後李白、李頎、高適、岑參一路詩人所喜用的形式,其開拓之功是不容輕忽的。

王勃、楊炯今存的詩以五言律、絕為主,僅王勃有一首七律。這和同時代的文章四友略同,而與稍後的沈、宋相異,這證明七律較五律成熟要晚。值得注意的是,王、楊較之盧、駱,詩歌語言更趨明淨凝鍊,由工密趨於流宕,六朝以來繁縟綺藻的流調已得到進一步的洗削。尤其是王勃的五絕,情景交融、含思蘊藉,用語不啻口出而情韻豐厚,推進了深入淺出的語言風格,如《始平晚息》:“觀闕長安近,江山蜀路賒。客行朝復夕,無處是鄉家。”《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在短小的篇制中做到了神固氣完,說明唐詩的語言已經走向成熟。

初唐四傑以他們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