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3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另外,他的代表作《感遇》詩遠承阮籍《詠懷》詩,在寫法上,也有阮籍詩那種議論過多、有時顯得枯燥的缺點。

但是,正如我們說過的,詩歌的發展不可能按照一條不偏不倚的道路行進;用一種偏向去糾正另一種偏向,有時甚至是必要的和更有力的。再則,並不是說出現了陳子昂,便切斷了唐詩與南朝詩歌之間的聯絡,而直承漢魏。南朝詩歌的多方面成就,已經牢固地在唐詩中延續下來了,而陳子昂的作用,則是抓住歷史的契機,從理論和創作兩個方面,為唐詩注入蓬勃的生命力,清除南朝詩歌和唐初宮廷詩風的弊病。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僅在文學上,而且在更廣義的精神上,開啟了盛唐整整一代詩人,贏得後代的仰慕。

這一時期,唐詩的浪漫氣質日趨強化。它以另一種風格,呈現於劉希夷、張若虛等人讚美青春、表現對生命永恆之渴望的詩篇中。

劉希夷略晚於四傑中的盧、駱,而比陳子昂稍前。他的詩歌,頗多賞春、惜春之作,而以後者尤佳,如《春女行》、《春日行歌》、《代閨人春日》、《晚春》等。這些詩的基調,已不再是對貴族社會榮華難久的揶揄和嘲諷,而是對自身青春常駐的依戀和嚮往。他的代表作是《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常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一方面是韶華易逝,青春不永,另一方面是萬物生生不息,衰而又新。所以在傷感之中,又透露出對大自然的永恒生命力的嚮往。詩中的情思,也並不限於女子的自嘆自憐,而包含了更廣泛的人生哲理。詩人用明快輕捷的七言歌行體來處理人世滄桑之感,筆調流麗,遂使全詩避免了沉重頹喪之感,而呈現為美麗動人的青春惆悵。

這種青春情調,到了張若虛筆下,又由惜春而一變為對春天的更為熾熱的正面謳歌,並融合著對宇宙、對美好人生的熱情禮讚。他的《春江花月夜》詠唱著: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新。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全詩從月生寫到月落,從春潮著筆而以情溢於海作結,時空的跳躍空靈飛動,展現出一派鮮麗華美而又澄澈透明的景觀。

而且,詩又豈止是提供了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而已,它還生髮出對宇宙對人生的無限遐想,就連傳統詩歌中不乏苦澀意味的遊子思婦的相思之情,在這裡也都昇華為極優美動人的藝術境界。這種對世界、對生活所作的單純明淨而又充滿渴慕和欣喜之情的觀照,使全詩洋溢著濃郁的青春氣息。自此以後,這些富有青春旋律的詩篇就如潮水般湧來,成為唐詩的鮮明特色之一。

劉、張的詩較多攝取了南朝樂府詩的營養,風格明麗優美,與主要取徑於漢魏古詩的陳子昂有很大不同。在唐詩由初入盛的最後階段,陳子昂以風骨勝,而劉希夷、張若虛又益之以情韻。他們的出現,意味著詩壇對建安以來直至南北朝時期藝術經驗的全面揚棄和發展,唐詩的高潮正是這一過程水到渠成的結果。

………………………………………………

第二章 盛唐詩歌與李白

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直至“安史之亂”爆發以前,是唐代社會高度繁盛而且極富於藝術氣氛的時代。唐詩經過一百多年的準備和醞釀,至此終於達到了全盛的高峰。雖然,在唐詩的初、盛、中、晚四個階段中,盛唐為時最短,其成就卻最為輝煌。這一時期,不但出現了偉大的詩人李白,還湧現出一大批才華橫溢的優秀詩人。許多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廣為傳誦的詩篇,便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具有鬱勃濃烈的浪漫氣質,是盛唐詩的主要特徵;而即使是恬靜優美之作,也同樣是生氣彌滿、光彩熠熠的。這就是為後人所豔羨的“盛唐之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