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2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翔後,有了機會去鄜州探家時,又寫出他的名篇《羌村三首》,錄第一首: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牆頭,感嘆亦殻ъぁR估桓��潁�嘍勻緱蚊隆�

詩中呈現一幅戲劇性的異常感人的場面。在那一場突發的大戰亂中,家破人亡是尋常事情,骨肉重聚反而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了。杜甫以準確生動的語言,把他們一家人重新相見時,彼此如在夢中、亦驚亦悲亦喜的複雜心情清晰地呈現出來,可謂感人至深。千百年來,它不知引發了多少人內心的共鳴!

正是因為個人的命運同時代的苦難糾結在一起,富於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的杜甫,常常從自身的遭遇聯想到更多的人、更普遍的社會問題。如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中,他由幼子的因飢餓而夭折,想到自己的家庭畢竟還享有某些特權,那些地位低下的“失業徒”、“遠戍卒”,又將如何掙扎下去呢?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他由自家茅屋被風雨吹破而致家人受寒凍,發出“安得廣廈萬千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祈願。這種寬廣的胸懷,是值得後人欽佩的。

杜甫的詩歌自古以來就有“詩史”的美譽。但應該指出:

詩歌並不會僅僅因為記載了某些史實就成為好詩。杜甫其實並非有意於史;他的那些具有歷史紀實性的詩篇,以及那些紀述自身經歷而折射出歷史面目的詩篇,乃是他的生命與歷史相隨而飽經憂患的結晶,是浸透著他個人的辛酸血淚的。後代有些詩人雖然也關注社會政治問題,但往往有意於史,所以他們的詩作難以像杜詩一樣引起我們的感動。

當然,杜甫的詩歌不盡是同當日的政治、社會問題相關聯的,也下完全是憂憤之作。他的作品題材其實很廣泛,尤其描繪山水風光自然景物的詩篇,在他的集子中佔了很大比例。杜甫一生到過很多地方,吟詠美好的山川風光,為他多難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像西南一帶的景色,很多是因為有了杜甫的詩才開始為世人所知。有時,杜甫也會忘懷一切地沉浸在自然界種種細微的變化中,寫出諸如“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雲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遣意》)那樣一類情味悠閒的詩句。畢竟,生活是多彩的,作為詩人,無論如何也不會失去對優美事物的興趣。

三、杜甫詩歌的藝術成就

杜甫是一位富有創造性的詩人。比較而言,李白的詩天然湧發、飄逸而不可摹仿;杜甫的詩則千錘百煉、苦心經營,可以為人典則。就這一點來說,杜詩對後人的影響比李白要大。

杜甫的詩歌型別眾多、風格也富於變化。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杜甫的詩歌應用範圍極廣。他不僅用詩歌來敘事抒情,還用來寫人物傳記和自傳、書信、遊記、政論、詩文評,幾乎無所不能。不過這也帶來部分詩歌偏向於理性化的問題。

二是杜甫對前代詩歌的態度比較寬容,主張“轉益多師”而不輕易否定。比如對南朝詩,杜甫雖亦有所批評,但卻不曾像李白那樣大言“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古風》之一)。他對庾信、何遜、陰鏗等眾多六朝作家,都能誠心地肯定和汲取其長處,從而豐富了自身的創作。這一點元稹在為杜甫寫的墓誌銘中曾強調地指出。

杜甫善於運用各種詩歌體式。他的五、七言律詩和五、七言古體詩,在唐代都是第一流的。七言絕句雖不如李白、王昌齡那樣傑出,但也有自成一家的特色。只有五絕,數量較少,成就亦稍為遜色。在杜甫的詩歌中,有幾種型別特別具有獨創性,也最能夠代表他對中國詩史的貢獻,我們分別加以介紹。

一類是用五言古體形式寫成的自敘性的詩篇,《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北征》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這類詩大都篇幅較長,往往是融寫景、敘事、抒情、議論於一體,能夠表達相當複雜的內容。如《北征》詩長達七百字,敘述作者自鳳翔至鄜州探家的一路經歷和所見所思,沿途的景物、戰亂的瘡痕、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對個人遭遇的感慨、與家人重聚的情形等多方面內容交織在一起,情緒起伏變化,充分表現了杜甫當時複雜的心理。這類詩是從辭賦體變化而來的,帶有明顯的散文成份。宋代詩歌有“以文為詩”的傾向,顯然受到杜甫這一類作品的影響。但在杜甫詩中由於感情濃郁厚重,仍有足夠的力量支撐如此長篇,而不致失去詩的特性。

一類是以《兵車行》、《麗人行》、“三吏”、“三別”為代表的既有七言古體、又有五言古體的敘事詩。這一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