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3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紅記》綴合此二者,稍加渲染,而使人物的思想感情儘量符合當時道德規範。如顧況和盧渥所得宮人之詩,分別為: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隨紅葉,好去到人間。

前一首的一、二兩句,頗有怨怒之意,後兩句顯含對於愛情的企求,這都不是安分的宮女所當為。後一首則僅有很淡的哀怨,合乎“哀而不傷,怨而不怒”之旨。《流紅記》中韓夫人題於葉上的第一首詩即用後者。顧況所題之詩,為“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把深宮的情景、宮女的處境都寫得相當悲慘,並對宮女表現出衷心的同情;這對於本就心懷不滿的宮女只能起到火上加油的作用,自為重視禮教的宋儒所不取。所以《流紅記》中於祐題葉的詩只有兩句:“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把顧況詩中的強烈感情都清除了。《本事詩》中宮女第二次所題的詩是:“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葉,盪漾乘春取次行。”一方面流露出欲與題詩人相見的渴望,一方面進一步顯示出宮女的可悲可憐,連落葉都不如。這樣的大膽,同樣不是迂拘的宋儒所敢想象,因而《流紅記》中韓夫人的第二首詩與此完全不同:“獨步天溝岸,臨流得葉時。此情誰會得,腸斷一聯詩。”雖然用了“腸斷”這樣的詞,但卻毫無激烈、越軌的感情。

總之,此一型別的作品由於不敢稍逾禮教的規範,感情貧乏,不可能出現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生動、精采的描寫,僅在涉及某些外在形貌時偶有摹畫,如上述“蘭湯灩灩”之類。

屬於第二種型別的,有《大業拾遺記》、《隋煬帝海山記》、《煬帝開河記》、《隋煬帝迷樓記》。均寫隋煬帝故事,作者無考。大抵《大業拾遺記》出現最早①。

這幾篇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在於對人物感情的描寫。隋煬帝當然是荒淫奢侈的亡國之君,有許多罪惡,但作品不是力圖把他寫得像個反常的惡魔,反而寫了他的多愁善感,——為生命的易於流逝而悲傷。《開河記》裡,他看到了“殿壁上有《廣陵圖》”,就“思舊遊之處”,“瞠目視之,移時不能舉步”,“聖容慘然”。在《大業拾遺記》裡,他回憶起以前與蕭妃的濃烈感情和為蕭妃所作的詩,當蕭妃重念舊詩時,“帝聽之諮嗟,雲:‘日月遄逝,今來已是幾年事矣。’”然而,這種對於生命易逝的細緻的感受,在他身上所激起的卻是瘋狂的享樂慾望。蕭妃提醒他,國家的形勢不大好,要他留意。

他卻說:“人生能幾何?縱有他變,儂終不失作長城公。汝無言外事也。”(《大業拾遺記》)正因“人生幾何”,他就要盡情享樂,連皇帝地位能否保住也不放在心上了。因此,即使是好意的提醒,也因影響了他的及時行樂的心境而為他所厭惡。他還公開宣稱:“人主享太平之富,亦欲極當年之樂,自快其意。”(《迷樓記》)所謂“極當年之樂”,就正是“人生幾何”的必然引申。於是窮奢極欲,給人民製造了無窮的災禍;臣子有敢於勸阻的,一律“賜死”,弄得“臣下相顧,箝結自全”(《海山記》)。然而,這樣地倒行逆施,他的內心真的很快樂麼?卻又未必。

①此四篇有人以為是唐傳奇,似不確。關於其時代的具體考證,見章培恆《關於〈大業拾遺記〉等傳奇的時代》,載《賈植芳教授八十華誕紀念文集》,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年3月版。

大業九年,帝將再幸江都。有迷樓宮人抗聲夜歌雲:

“河南楊柳謝,河北李花榮。楊花飛去落何處?李花結果自然成。”帝聞其歌,披衣起聽,召宮女問之曰:“敦使汝歌也?汝自為之耶?”宮女曰:“臣有弟在民間,因得此歌,曰:道途兒童多唱此歌。”帝默然久之,曰:“天啟之也!天啟之也!”帝因索酒,自歌曰:“宮木陰濃燕子飛,興衰自古漫成悲。他日迷樓更好景,宮中吐豔戀紅輝。”歌竟,不勝其悲。近臣奏:“無故而悲,又歌,臣皆不曉。”帝曰:“休問,他日自知也。”(《迷樓記》)

這是寫隋煬帝的內心痛苦很深切的一段。根據古代的迷信觀念,“道途兒童”所唱的這種歌,是顯示天意的“謠議”,意味著隋朝皇帝楊氏(“楊柳”)當滅,另一個家族李氏(“李花”)要取而代之,而當時的現實形勢也使他明白自己就要完了。他的歌本想自我安慰,意謂有興必有衰,用不到為此而悲傷,現在雖已是燕子歸去的秋天,但等下個春天來時,迷樓會更加美麗。但這又怎能真的起到安慰作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