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不刻意穿鑿的讀者,也只是從其中得到一種娛樂性的、馳騁幻想與詼諧嘲戲的快感。
當然,這樣說只是指出小說中並沒有深隱的特別用意,而不是指它與現實人生無關。一部小說的趣味,總是反映出一定的社會氛圍與人生喜好;甚至,愈是拋開生硬的理性觀念來寫作,這種反映愈是自然真實。《西遊記》的形成過程很長,但其中有兩個階段是最重要的。一是它基本成型的元末,一是它最後完成的明嘉靖中後期。而這兩個時期的共同特點,是社會思想開放活躍,市民階層的力量處於上升狀態,作為主要面向市民的通俗讀物《西遊記》,其趣味與這種背景關係甚大。
《西遊記》中包含著兩個基本的文學母題和相應的兩個故事結構,相互重疊地構成小說的總框架。第一個母題關係到人性的自由本質與不得不接受約制的矛盾處境,在小說中表現為孫悟空從無法無天、絕對自由的狀態到受到禁制、皈依佛門正道的過程。不過小說中對孫悟空難以拘束的一面表現得更多些,這可以說作者在感情上對人性向往自由的一面有更大興趣。第二個母題是所謂“歷險記”式的,它在古今中外的虛構性文學中最為常見(如荷馬史詩《奧德賽》即屬於這一型別),這種故事除了便於展開離奇的情節,也寓涵著人必須歷經千難萬險才能獲得最終完善和幸福的意義。在小說中,它表現為孫悟空、唐僧等人西天取經的過程。孫悟空的藝術形象,在兩個故事結構中都佔據著核心地位,透過這個神話英雄,寄託了人們的生活理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