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3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清乾隆年間蔡元放又在馮氏的基礎上略作修訂潤飾,加上評語、讀法和註釋,是為最流行的《東周列國志》。《新列國志》較重視史實,內容基本上都本於《左傳》、《國語》、《戰國策》、《史記》等史籍。其長處在於文字通暢,能夠把春秋戰國紛繁複雜的歷史編排得有條不紊,有些故事因在史籍中就有較豐富的素材和一定的戲劇性,經過作者的加工,顯得有聲有色,如“鄭莊公掘地見母”、“晉重耳周遊列國”、“孫武子演陣斬美姬”等。但總的說來,此書作為文學創作的成分較少,過於平鋪直敘,很多地方只是史料的聯綴。它在歷史知識的傳播方面有較大的功用,文學性雖不強,但在明代同類小說中,仍屬上乘之作。

《北宋志傳》,現存較早的版本有萬曆年間建陽餘氏三臺館本,與《南宋志傳》(此書主要寫宋太祖故事,內容與書名不甚相合)合刊,共二十卷。作者不詳,或謂嘉靖時熊大木編。書寫北宋末楊家將抗擊契丹入侵的故事。內容相類的小說另有《楊家府演義》八卷,初刊於萬曆三十四年,大約從前者演變而來。楊業、楊延昭為歷史上實有人物,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流傳日廣,增加了許多傳奇色彩。《北宋志傳》和《楊家府演義》所寫,大部分內容也屬於民間傳奇性質。這兩部小說的藝術價值都不高,結構鬆散,情節簡單,但由於傳奇色彩很濃,為後來的戲劇和民間說書提供了較好的原始素材。如穆桂英的戰事,十二寡婦徵西的故事,都很受民間的喜愛。

《英烈傳》,現存最早的有萬曆十九年刊本,八卷六十則,作者不詳,相傳出於嘉靖時武定候郭勳府中。書寫朱元璋及其諸功臣反抗元朝統治、建立明王朝的過程。其內容大都本於史傳及各種雜著、野史,也包括一些民間傳說,重大事件均有歷史根據,細節則多虛構,類於《三國志通俗演義》,許多故事情節的描寫也明顯是學《三國志通俗演義》的。這部小說也比較粗糙,但由於它寫的是一群下層人物趁時而起、在動亂時代中建立功業的歷史故事,富有傳奇色彩,所以也容易受到民間的喜愛。

………………………………………………

第四章 明代後期詩文

自萬曆初開始,明代文學——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各個領域,逐漸出現全面上揚的勢頭。而且,在倡導個性解放,要求擺脫禮教束縛、肯定人的自然慾望、重視表現真實情感等方面,這些不同型別的文學都顯示出鮮明的一致性。這表明明中葉以來社會經濟形態和意識形態的變化已經廣泛地影響到文學創作,並藉此表現新的人生理想與生活追求,以及因此而帶來的困惑與苦惱。詩文作為傳統的文學形式,多少儲存著偏於“雅”的習慣,不像戲劇小說那樣表現得直露,但在根柢上彼此仍是相通的。在反映文化人的精神生活方面,詩文則更為直接和細緻一些。

………………………………………………

第一節 公安派的文學理論

晚明詩歌、散文領域中,以“公安派”的聲勢最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宏道、中道三兄弟,他們是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故稱公安派。其中袁宏道聲譽最隆,是這一派的領袖。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他不喜做官,動輒請假、辭職,總共在吳縣令、吏部郎中等任上做了五、六年,大多數時間在遊山玩水、詩酒之會中度過。但他做官時也做得很認真,有很好的聲譽,只是覺得官場的生活壓抑得人太苦,所以寧可賦閒。有《袁中郎全集》。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翰林庶吉士、官至右庶子。袁氏三兄弟中,他年居長而才氣較弱,性格也比較平和。不過,公安派反對擬古的文學觀,最初是由他提出的。有《白蘇齋集》。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號鳧隱居士,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曾任國子監博士、南京禮部郎中等職。他中進士時已四十六歲,久有懷才不遇之慨。年輕時以豪俠自命,任情放浪,喜遊歷。所作詩文(尤其散文)富於才氣和個性。有《珂雪齋集》。另外,陶望齡、江盈科等,都是與三袁關係密切的文人。

在整個晚明文學的思想理論方面影響最大的實際是李贄。關於他的情況已在本編《概說》中作大略的介紹,不再重複。袁氏三兄弟均與李贄有密切交往,李贄也曾對袁宏道極表讚賞。公安派的文學觀主要是從李贄的思想學說中發展出來的,所以它的基點不在於詩文的語言技巧,而在於個性解放的精神。袁宏道在無意中讀到徐渭的詩集時驚喜莫名,對這位幾乎湮沒無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