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3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大致勾勒出她的性格特徵,但到了話本中,她的善良軟弱、易受誘惑、既貪戀新歡又顧戀舊愛的個性才得到充分而富於生活氣息的展現,從而成為中國小說中未曾有過的藝術形象。另外像《賣油郎獨佔花魁》中的秦重,若不是以白話小說“不厭其煩”的筆法去描寫,他的老實厚道的性格也無法刻畫得如此成功。

文言小說中看不到用細緻的筆觸來寫人物的心理活動,這既是受史傳傳統的影響,也與文言講究簡潔有關。而“三言”在這方面也有很明顯的發展。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寫蔣興哥得知妻子與人私通的情形,增加了原作所沒有的一段,描寫他又惱又恨又悔的心情活動過程,長達五、六百字。在以前的小說(包括白話長篇小說)中,沒有出現過如此細緻的心理描寫。它的出現,既是以對人性的正視和寬容為前提的,也是小說藝術不斷發展的結果。下面是其中的最後一小節:

(興哥)急急的趕到家鄉,望見了自家門首,不覺墮下淚來。想起:“當初夫妻何等恩愛,只為我貪著蠅頭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這場醜來,如今悔之何及!”

在路上性急,巴不得趕回,及至到了,心中又苦又恨,行一步,懶一步。

………………………………………………

第三節 凌濛初和“二拍”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別號即空觀主人,浙江烏程(今吳興)人。十八歲補廩膳生,和馮夢龍一樣科場不利,不得已而轉向著述,五十五歲方任上海縣丞,後因功擢徐州判官。除“二拍”外,還有戲曲《虯髯翁》、《紅拂》以及其他型別的著作多種。

《拍案驚奇》(又稱《初刻拍案驚奇》)撰成於天啟七年,四十卷四十篇;《二刻拍案驚奇》是因前書印行後受到普遍歡迎,應書商之請續作,完成於崇禎五年。依書前淩氏《小引》,應為“四十則”即小說四十篇,與前書同。但今存最完整的明尚友堂刊本,亦僅有三十九卷,書末附凌濛初《宋公明鬧元宵》雜劇一卷;又第二十三卷與初刻第二十三卷相重,實有小說三十八篇。當是原書在流傳中已有殘缺,由書商湊補成四十卷的面目。

“二拍”中已不再有收錄改編舊傳話本之作,而完全是作者據野史筆記、文言小說和當時社會傳聞創作的。它對傳統的陳腐觀念的衝擊與反抗、所表現的市民社會意識,要比“三言”更為強烈。如《硬勘案大儒爭閒氣》一篇,寫朱熹因挾私嫌於唐仲友,便肆意迫害妓女嚴蕊,要她供出與唐“有染”,以為“婦女柔脆,吃不得刑拷,不論有無,自然招承,便好參奏他的罪名了”。此故事原出周密《齊東野語》,據研究者考證,與事實有異。但小說把朱熹這位大儒描繪成十足的小人形象,實是代表了晚明文人對作為官方學說的程朱理學的極大厭惡。它所攻擊的直接物件,首先是當代的假道學。

“二拍”中寫縉紳名流厚顏無恥、兇暴殘忍、忘恩負義之類行徑的故事特多,也是基於相同的出發點。所謂“官與賊人不爭多”(《二刻》卷二十)、“何必儒林勝綠林”(《初刻》卷八)。這樣的評語,表現了作者對社會統治力量的認識。

在反映商人的經濟活動和追求財富的人生觀念方面,“二拍”也更為集中和具體。如《烏將軍一飯必酬》的“頭回”,寫王生與嬸母楊氏相依為命,王生經商屢遭風險,楊氏一再出資相助,鼓勵他不可洩氣。這個以經商為“正經”、頗為貪財的楊氏,與過去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商家婦女形象有根本的不同;而作者稱讚她是“大賢之人”,也明顯是市民觀念上的評價。另外,《轉運漢遇巧洞庭紅》、《疊居奇程客得助》,均以歡快的文筆描述商人的奇遇,突出了商業活動中的偶然因素和把握機會的重要,撇開其神奇的成分,實際是讚賞敢於冒險求財富的人生選擇。

與“三言”一樣,愛情與婚姻也是“二拍”中最重要的主題,但兩者的偏向有所不同。“三言”中一些優秀的愛情故事,每每把“情”視為理想的人倫關係的基礎;而在“二拍”中,同樣肯定“情”對於人生的至高價值,但更多地把“情”與“欲”即性愛聯絡在一起,並且對女性的情慾多作肯定的描述,這對傳統道德觀的衝擊更為直接。如《聞人生野戰翠浮庵》寫女尼靜觀愛上聞人生,便假扮和尚出走,在夜航船上主動招惹聞人生,最後得成完美婚姻。作者對此評述道:“這些情慾滋味、就是強制得來,原非他本心所願。”《通閨闥堅心燈火》一篇更具代表性。羅惜惜與張幼謙自幼相愛,私訂終身之盟,後惜惜被父母許嫁他人,她誓死反抗,每日與幼謙私會。小說中寫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