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4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得板重。《登泰山記》、《遊媚筆泉記》,雖乏獨創之力,尚有文字凝鍊簡潔和刻畫生動之長。前者“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寫黃昏登山遠眺所見;後者“若馬浴起,振鬣宛首而顧其侶”,寫潭中大石,都是漂亮的文筆。下面錄《登泰山記》中觀日出的一節: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樗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姚鼐是一個沒有多少創造性卻很聰明的人,桐城派由於他而聲勢大張。他主講書院四十年,門下弟子甚眾,由此桐城派幾乎發展到全國範圍。姚門中管同、梅曾亮、方東樹、姚瑩號稱“四大弟子”,其中梅曾亮嚴守桐城“家法”,又吸取柳宗元、歸有光古文的長處,成為繼姚鼐之後的桐城派領袖;

方東樹在理論上多有闡發,並把古文理論推衍到詩歌和書畫藝術領域,進一步擴大了桐城派的影響。另外,姚鼐所選編的《古文辭類纂》,體例清楚,選擇較精,並附以評論,便於學習掌握桐城派古文理論的要旨,此書流佈天下,也極大地助長了桐城派的聲勢。學者們看不起桐城派,原因之一是它的熟套,而這種熟套卻正是桐城派獲得眾人趨從的重要法寶。

在正統“古文”的系統中,沿桐城派之流而別開蹊徑的,有所謂“陽湖派”,因其開創者張惠言、惲敬及大部分後繼者均是陽湖(今常州)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