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與此同時,在商業高度發達的南方城市所形成的元后期雜劇,又不可避免地受這種地域文化特點的影響,反映商人的社會活動以及生活理想,滲透了活躍的時代因素。像無名氏的《來生債》,雖是站在傳統的農業社會價值觀的立場來抨擊金錢的罪惡,說“這錢呵使作的仁者無仁,恩者無恩,費千百才買的居鄰,這錢呵動佳人有意郎君俊,糊突盡九烈三真,這錢呵將嫡親的昆仲絕了情分”,但這裡確實寫出了金錢的力量對封建倫常秩序的嚴重破壞。而秦簡夫的《東堂老》則是從正面寫商人的形象,對他們透過辛勤勞動積聚財富的謀生方式給予高度評價,成為文學史上引人注目的作品。
………………………………………………
第一節 鄭光祖的雜劇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附近)人,生卒年不詳。《錄鬼簿》說他“以儒補杭州路吏,為人方直,不妄與人交”,“名香天下,聲振閨閣,伶倫輩稱鄭老先生”。周德清《中原音韻》把他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並列,後人稱為“元曲四大家”。劇作見於著錄的有十八種,今存八種:
《倩女離魂》、《王粲登樓》、《㑳梅香》、《周公攝政》、《三戰呂布》、《智勇定齊》、《伊尹耕莘》、《老君堂》。
《倩女離魂》是鄭光祖的代表作。此劇據唐人陳玄祐傳奇《離魂記》改編而成,寫王文舉與張倩女原系“指腹為婚”,但張母嫌文舉功名未就,不許二人成婚。文舉被迫上京應試,倩女憂念成疾,靈魂離開軀體去追趕王文舉,與之相伴多年。王文舉中狀元后,攜倩女魂歸至張家,離魂與病臥之身重合為一,遂歡宴成親。
《離魂記》本是一個富於浪漫色彩的愛情故事,鄭光祖巧妙地利用故事原有的情節,從兩方面寫出舊時代女子在禮教扼制下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倩女的離魂為追求自由的愛情和婚姻,也為了防備對方登第後另娶高門,大膽私奔,追趕情人;在受到王文舉所謂“有玷風化”的指責時,她以“我本真情”為對抗的理由,堅決不肯回家。離魂代表了婦女們內在的慾望和情感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倩女的身軀輾轉病床,苦苦煎熬,寸步難行;當王文舉寄信到張家,說要和妻子(即倩女魂)一同回來時,病中的倩女之身並不知內中真情,以為他另有婚娶,不由得悲慟欲絕,這一個倩女形象反映了婦女們在婚姻方面受抑制、受摧殘而不能自主的可悲事實。所以,這一劇作不僅情節離奇,而且在離奇的情節中表現了較為深刻的內涵。在根本上,它指出了人的天然情感的不可抑制,正如倩女所唱的“你不拘箝我可倒不想,你把我越間阻越思量”,伸張了人們追求自由幸福的權利。
在藝術描寫方面,《倩女離魂》具有濃厚的抒情氣息,筆墨細膩但並不感纖巧,文詞精美卻不顯雕琢。第二折寫離魂月夜追趕王文舉的情景,曲詞和賓白水乳交融,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把倩女焦急盼望的心理,慌忙趕路的情形,以及江岸月夜的景色都描繪得十分細緻逼真。尤其是寫離魂追到江邊的幾支曲,充滿了詩情畫意。以其中的《小桃紅》為例:
我驀聽得馬嘶人語鬧喧譁,掩映在垂楊下,唬的我心頭丕丕那驚怕。原來是響噹噹鳴榔板捕魚蝦。我這裡順西風悄悄聽沉罷,趁著這厭厭露華,對著這澄澄月下,驚的那呀呀呀寒雁起平沙。
把詩詞的意境同劇中人物的心情結合起來,用了活脫語言寫出,清麗而流動。第三折寫倩女臥病相思,自憐自嘆的曲子《普天樂》,柔情婉轉,哀怨動人:
想鬼病最關心,似宿酒迷春睡。繞晴雪楊花陌上,趁東風燕子樓西。拋閃殺我年少人,辜負了這韶華日。早是離愁添縈繫,更那堪景物狼藉。愁心驚一聲鳥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飛。
《倩女離魂》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受到《西廂記》的啟發,而又對《牡丹亭》有較大的影響。在這兩大名劇之間,它似乎有一種過渡的作用。
鄭光祖的《㑳梅香》是一部模仿《西廂記》的愛情劇,虛構裴度之女裴小蠻與白居易之弟白敏中的戀愛關係,也有個老夫人從中阻礙,又有個婢女樊素傳書遞簡。在戲劇結構方面缺乏創意,人物形象也不夠豐滿,但有些細節寫得頗為生動有趣,曲詞也很為人稱賞。《王粲登樓》根據王粲《登樓賦》而作,劇情結構不怎麼高明,但寫王粲登樓時抒發懷才不遇之感慨的曲辭,滲透了元代文人的內心感受,境界高遠,情調激越,抒情色彩濃郁,顯示了作者很高的文學才華,如其中的一支《普天樂》:
楚天秋山疊翠,對無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