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它對後來,尤其是明代文學中描寫商人的作品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秦簡夫的另一部雜劇《剪髮待賓》,是對歷史故事的改編,而又具有時代色彩。劇中保留了《晉書·陶侃傳》所載陶母截髮以易酒餚來招待賓客的故事情節和“母賢子孝”的傳統道德內涵,又虛構了一個“鉅富的財主”韓夫人,她主動提出把女兒嫁給陶侃,後陶侃中了狀元,由學士範逵充當媒人,兩家歡歡喜喜地結了親。這一儒商通婚的喜劇,實際是元代社會士商結合的現實的反映。劇中透過韓夫人和陶母的爭論和成婚時陶母所說的話,讓“封妻廕子”的封建功名對商人的臣大財富取得優勢,這也表明在士商結合的過程中,一般人對政治權力和地位的重視仍舊是第一位的。聯絡元代及明代許多家庭亦儒亦商,或一個家庭中有的成員走經商道路、有的成員走科舉道路的事實,可以看出這個劇作為一種歷史形態的寫照,是頗有意思的。不過它在藝術上成就不是很高。
………………………………………………
第三節 其他作家與作品
元代後期著名的雜劇作家,還有喬吉和宮天挺。
喬吉(?—1345),字夢符,一作孟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山西太原人,流寓杭州。劇作存目十一種,今傳三種:《兩世姻緣》,寫韋皋與妓女韓玉簫的戀愛;《揚州夢》,寫杜牧與歌女張好好的戀愛;《金錢記》,寫韓翃與王柳眉的戀愛。這三種劇都假託歷史上的著名文人,是典型的才子佳人戲。大抵創意不多,但結構和語言都比較好。喬吉是享有盛名的散曲家,他的雜劇中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