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級和增加歲幣貢物為條件,使戰爭又一次平息。韓侂冑因他的魯莽而成為可悲的犧牲品,南宋王朝則以它的恥辱而獲得苟安。這對整個南部中國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不但朝廷不敢提恢復中原的口號,一般文人士大夫的報國雪恥的夢也在黯淡下去。這是南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
開禧北伐的失敗對於南宋文學史而言也是一個轉折點。
在此前後不長的一段時間中,范成大、尤袤、陳亮、楊萬里、辛棄疾、陸游等一批南宋中期最重要的作家都相繼去世,大概,在陸游唱出悲憤的《示兒》以後,就沒有什麼人像他那樣連做夢都盼著北伐中原了。當然,民族的恥辱和潛在的危難也是人們感受得到的,但這引起的不再是以往那種悲憤激昂,而是意氣消沉的傷感。同時,相對安定給南宋經濟尤其城市經濟帶來發展機會,造成了甚至超過北宋全盛時代的繁榮,社會中享樂風氣又開始流行。而一些中下層文人或輾轉下僚或往來子官宦之家,這種身份地位加上整個社會的風氣使他們對以文學干涉政治、教化不感興趣。他們的創作一般格局不大,題材以吟詠日常生活的情懷、流連自然風光為多,情調轉向帶有傷感的恬淡。但他們也因此使文學開始擺脫教化觀念的束縛,對抒情藝術給予更多的重視,對以往宋詩重理智而輕感情的批評也因之出現。
在這個時期內,文壇又出現了一個雖不引人注目卻有著重大意義的現象,即隨著市民經濟的繁榮,商人與文學開始聯姻。南宋後期最大的詩人群體——“江湖詩人”的最重要的組織者與聯絡樞紐竟是一個叫陣起的出版商,他出版了這批詩人的詩集,實際上推動了這批詩人所代表的詩歌風格成為一代風氣,在中國文學史上,這可以說是第一次。它說明了一個即將出現的趨向,即市民階層對文學包括向來被認為士大夫傳統文學樣式的詩歌產生全面影響的時代很快就要到來了。
蒙古大軍的南侵結束了南宋的歷史。面對又一次天崩地坼般的鉅變,文天祥、汪元量、謝翱等一批詩人再次寫出激昂悲憤、表現出凜然氣節的作品,以此結束了宋代文學的歷程。
………………………………………………
第一節 南宋後期詞人
南宋後期,再也沒有出現過辛棄疾、陸游、陳亮那樣熱情如火的詞人。從年代較早、跨南宋中後期的姜夔開始,一大批詞人的創作,又回到文人落拓情懷、男女戀情、離愁別苦、自然山水之類傳統題材,和清麗委婉、細膩精巧的藝術風格。
但這並不是簡單的歸復。詞經過長期的發展和許多詞人在眾多方向上的探索,並吸收詩歌乃至散文的表現手段,這時又面臨著一次總結的時機。才大氣豪的詞人往往縱橫揮灑,突破陳規,自由創造,表現自己的情感和個性,但對錶現形式的精緻畢竟不夠注意;而才氣不足的詞人為他們的魅力所動,追隨他們的風格,更容易把詞寫得粗糙。這時總會有些詞人自覺或不自覺地維護這一文學體裁的藝術特性,扭轉過分率意乃至粗糙的偏向。南宋後期的詞人便在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們雖然比較注意傳統,但同時也對過去各種詞人的各種手法進行了篩選整理,在詞的形式、語言技巧方面作出了新的總結;他們的作品雖然氣勢不夠雄大、境界不夠開闊,但對於詞的藝術的發展,卻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其中,最出色的是姜夔、吳文英、王沂孫、周密與張炎。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生卒年不詳。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他與范成大、楊萬里、尤袤、蕭德藻等人都有過交往,但年輩比他們都小。姜夔屢次考進士都不中,一生未入仕途,只好往來於官宦之家,是清客幕僚一類的人物。由於他精於書畫、擅長音樂、能詩善文,具有多方面藝術才能,所以很受高階士大夫的賞識,曾自言“凡世之所謂名公巨儒,皆嘗受其知矣”(周密《齊東野語》)。雖然他仍不免有“窶困無聊”之嗟(同上),但其生活即使不算闊氣,大抵也可以說是比較安適的吧。
姜夔可以說是南宋中期向後期過渡時期的代表性詞人。
他的詞中仍有不少慨嘆國事的作品,雖然不像辛、陸等人那樣充滿激情,但一種深深的傷感與淒涼卻是能感受到的。如他早年的名作《揚州慢》,是他在淳熙三年(1176)路過揚州,有感於這一名城由於金兵南侵變得滿目瘡痍而作: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