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聲助悽切。(《越調·廳前柳纏令》)
活得正美滿,被功名使人離缺。知他是我命薄,你緣業?比似他時再相逢也,這的般愁,兀的般悶,終做話兒說。(《蠻牌兒》)
在這裡,不僅對當時張生思想感情的刻畫相當細膩、生動,而且其文字也與抒情詩詞的凝鍊有較大差異,具有較濃厚的生活氣息。其後元雜劇的注重人物思想感情的刻畫,走的就是這種路子。
在這裡值得特別提及的是:《西廂記諸宮調》兩次寫了張生的夢境:一次是張生遭到鶯鶯嚴詞拒絕後,夢見她來與自己私會;另一次是張生赴京途中,夢見鶯鶯與紅娘趕來與他相會,卻又遭到五千餘強徒的包圍。這兩個夢對情節的發展毫無作用,只不過有助於進一步顯示張生的內心世界。這也正說明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刻畫在作品中已具有了某種相對獨立的意義,而不只是在敘述事件過程中處於附屬地位。
第三,注重人物性格發展過程的較完整的揭示。
如上所述,作品對人物思想感情的刻畫十分重視。但是,把這些刻畫加在一起,並不就能較完整地顯出人物性格的發展過程;還必須注意其前後的聯貫,使之具有嚴格的邏輯聯絡。作品基本上做到了這一點。以上述鶯鶯在禮教與愛情的衝突中的種種表現來說,其發展的脈絡就很清楚,並無自相矛盾之處。例如,在傳奇《鶯鶯傳》中,張生要紅娘傳詩給鶯鶯,鶯鶯很快回了他一首,約他進去,見面後卻把他數說了一頓,“張自失者久之”,“於是絕望”,但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