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形容哭聲,《南齊書·王儉傳》就有“流涕嗚咽”的話。所以,詩人把東流隴水的嗚咽之聲理解為哭聲而寫出了這一句。
元好問詩的寫景也很有特色。既有“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潁亭留別》)那樣的恬靜,又有“兩峰突兀何許來,元氣淋漓洗秋碧”(《〈雙峰競秀圖〉為參政楊侍郎賦》)
那樣的壯闊。但無論是恬靜或壯闊,流動於其間的都是充沛的的感情。寫《潁亭留別》時,他已經歷了現實的政治生活的許多痛苦,因而在遠離政治喧囂的大自然中獲得某種解脫感,並對於他所認為的寧靜景色歡喜讚歎,以致進到物我差別的泯滅①。至於“元氣淋漓洗秋碧”那樣的景象,與其說是物件(《雙峰競秀圖》或作為該圖原型的自然景色)本身就具有的特色,毋寧說是詩人的感受;因為那既非景色的自然屬性,也非畫面所能表現(畫面至多隻能表現得氣勢磅礴,卻無法達到“元氣淋漓”,何況還要用以“洗秋碧”)。如果考慮到詩人“滄海橫流要此身”的自許,就可以瞭解他內心是在怎樣強烈地渴求偉大和超眾;所以,這詩句其實也正是其強烈的內心渴求的投影。總之,元好問的文學成就的獲得,與遼文學以來的、在中國北部文學中的任情率真的傳統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絡。然而,顯示詩人表現能力的以上三點,尤其是其二、三兩點,卻主要源於漢族的詩歌傳統。因此,在元好問的詩歌創作中,實已把遼文學以來的任情率真的特點與漢族在詩歌的藝術表現方面的積累有機地結合了起來,並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①李光庭《廣元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