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德國方面就是和共和政府談成了相關條件,外交部的伍廷芳也是把借款條約拿給了陳敬雲看,讓陳敬雲做出最後的決斷。
陳敬雲翻看著手中這厚重的條約文字,一條一條仔細的看著,於此同時他的桌面上還有其他幾個國家的條件合同,包括美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在內都有。
陳敬雲看著手中的這份德國合同,心中暗自沉思著。說實話對比其他國家的合同而言,德國的合同並沒有太大的優越性,甚至有些條件是比較苛刻的。
第一卷 第三百九十二章 吳佩孚的怒氣
以陳敬雲現在收到的情況來看,外交部同時和幾家展開談判,其中以美國的條件最為優惠,同時胃口也最大,道爾清已經不止一次的對陳敬雲說過,美國的企業有能力獨立承擔這兩條鐵路的建設。
現在美國可是陳敬雲的宅住和金主,也是列強中唯一支援陳敬雲的國家,而基於兩次的援助計劃,陳敬雲領導下的國民軍已經和美國親密聯絡,不但有著大批軍火是來之於美國,更多的工業裝置和技術支援同樣來之於美國,舉個例子就能很好說明國民軍和美國之間的關係,那就是東南鋼鐵公司。這個陳敬雲手下最大,規模和產量已經超過了漢陽鐵廠的鋼鐵企業就是美國手把手幫忙建起來的,幾乎從廠房的規劃到鍊鋼的裝置,再到詳細的鍊鋼技術,幾乎全都出自於美國,儘管陳敬云為此付出了大批的資金,但是說回來了那些資金也是美國貸給陳敬雲。
基於國民軍和美國之間的緊密聯絡,所以從一開始陳敬雲就是打算把美國拉進來!但是同時呢,他又不能把鐵路全部都交給美國了,不管什麼時候平衡這個詞都是很關鍵的,儘管現在陳敬雲還在依靠美國的支援,但是也不是說放任著任由美國掌控中國工業和市場。所以英國和德國,甚至日‘本的參與就變成很有必要了。
經過種種的考量取捨下,陳敬很快就做出了決定,並且迅速的和各國簽訂了相關的合同。
首先是和德國簽訂了借款修築粵漢鐵路的合同,緊接著就是和美國簽訂了浙贛鐵路修築合同。如此一來兩條鐵路分別給了德國和美國,英國自然是不滿意的,眼見著浙贛鐵路和粵漢鐵路沒辦法得到,就是提出了修築寧杭線,即從南京向西修築到蕪湖,然後轉道南下到宣城,然後再到湖州最後抵達終點杭州。
這個計劃是屬於臨時提出的,不過由於開發馬鞍山鐵礦的需要,本來陳敬雲就是計劃在南京到蕪湖修築一條鐵路,主要是用於鐵礦運輸,當然也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不過這一段鐵路一百公里不到,而且是地處於平原,他原本是打算自行修築的。
現在英國既然提出來來了,而且還把這段鐵路從蕪湖向南方宣城、湖州、杭州延伸,那麼就變成了將近三百公里長了,而且這樣一來也會和和滬寧鐵路、滬杭鐵路形成一個圓形的鐵路網。對於這個計劃陳敬雲是持歡迎態度的,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地區的的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以上海、南京、杭州為三角的地區幾乎含擴了現今中國八層以上的輕工業,建設一個密集的圓環鐵路網是可以更大的帶動經濟發展的。
不過英國還提出了另外一個延長計劃,那就是從宣城向西修築,透過黃山、景德鎮後抵達江西鷹潭,然後和規劃中的浙贛鐵路交匯。不過陳敬雲覺得宣城到鷹潭的計劃和計劃中的浙贛鐵路有重複建設的嫌疑。由於路段建設困難,加上宣城、黃山、景德鎮乃至鷹潭都不是什麼重要工業區,為這些地區投資建設鐵路不太划算。
所以陳敬雲否決了宣城到鷹潭的延長計劃,只是批准了南京到杭州的鐵路線計劃,不過為了更有效率的對長江三角洲的這個圓環鐵路網進行運營,交通部的鐵路司提出了將滬杭甬鐵路分公司和英國人掌控下的滬寧鐵路局並和規劃建設的寧杭鐵路合併,重新分配股份進行聯合運營。
對此英國人並沒有反對,很快就是和中國簽訂了寧杭鐵路的修築合同,並且由滬杭甬鐵路公司和滬寧鐵路局以及寧杭鐵路局合併組建上海鐵路公司,聯合運營這三段鐵路。
如果單從商業利益而言,這次英國的收益是短時間內最快見效的,因為滬寧鐵路的修築是在平原地形,沒什麼難度頂多兩三年時間就能夠通車,而且由於處於長江三角洲,一旦修成後很快就能夠盈利,並且客運量也是極大的,可以遇見的是利益豐厚,贛鐵路和粵漢鐵路雖然投資動輒上億,沿線長達上千公里,可是預期的盈利卻是不如上海鐵路公司的。
就連日‘本也沒有落下,浙贛鐵路和粵漢鐵路沒有了,加上也不可能專門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