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懷裡,這才放他出門。
路上,王洪看到了新版的通緝令,也有些心驚肉跳,便在偏僻的位置找個了衣帽店,買了個帽子戴在頭上,這才感覺好了些。
到了李帥那裡,卻發現比上次來學刀的人還多。他還不知道,這是早上通緝令幫了他,原先兩可之間的猶豫的人,現在都跑了過來學刀了。
也幸好這些人都是些李帥找來的把握人,沒人打賞金的主意。
可這些學員中,有一個朝鮮人,叫金一浩。他交過了學費後,卻提出跟王洪比試一下。
金一浩自稱練過花郎道,他對王洪說:“王老師,你不要誤會,我不是挑戰你。我知道你殺三兩個日本士兵不當回事兒。可(我)就是想知道你的刀法(到底)有多高。我能不能讓你使出個一二來?”
他提出這個要求也挺合理。東方西方各國武術都有類似的情況,在學藝之前,跟老師動下手,知道自己跟老師差距到底有多大。
而其他學刀的人,聽到這話,也眼巴巴的看著王洪,都在想看看王洪真實的本事。這王洪怎麼殺日本人沒看到,可與有兩下子的人動手,讓大家漲漲見識,也不虛此行了。
在中國處於唐朝的年代,半島上的新羅國為培養人才,建立了花郎道制度。從十五歲到十歲的貴族子弟中,選擇美貌者,敷粉裝扮之,名曰“花郎”,帶著郎徒們周遊修煉,從中挑選人才。很多花郎在戰場上戰功卓著,留下了朝鮮本民族的武藝盛名。
朝鮮于1790彙編成的《武藝圖譜通志》一書中列了24項武技,內容受戚繼光的影響居多,算是中日朝三國的武技大集合。其中有一套槍法和一套刀法,據說就來自花郎道時期。
二十年前日本人佔領了朝鮮,不允許朝鮮人練習各種武技,甚至連朝鮮人各種民族特色的活動全都禁止了。這一時期出走在外的朝鮮人,不管練什麼武術的,都自稱是練花郎道,代表他們心有習武復國的意願。
王洪見金一浩這個人是真心求學的,再加上不給學刀的人露些東西,也不合適,就劃下了一個道兒,讓金一浩進攻兩次,他會把怎麼動手的講出來。
金一浩也是雙手執著木棍,明顯的雙手刀架式,先虛空劈了一刀。
木棍從空中劃過,發出一聲尖嘯。
隨後,他大踏步走向了王洪,在剛夠得上王洪的距離,一刀劈了下去。
這一刻,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圓了,緊緊盯著王洪,看他怎麼去應對。
可王洪知道,這個金一浩沒有實戰過。
在木棍臨頭時,王洪腳步一移,短棍這才出動,呯的一聲,打在長棍的側邊,長棍抖了一下,從王洪的身側落後。而王洪手中的短棍順勢,就捅在了這金一浩的胸前。
雖然這一棍沒發力,可眾人看的非常明顯。
這些人多是練過一段時間武術的,都明白,王洪撥打木棍的眼力和身法,水平極高,絕不是短時間能練出來的。便看著王洪怎麼講這一棍。
王洪卻只是簡單的說了一下:“這第一下是連擊,要從棍內打到手,之後才會順勢扎進去”。
大家一愣,原來王洪連一招都沒使全啊?
隨後雙方又準備第二回合。
這回,金一浩拿木棍當剌刀用,一個大弓步就紮了過來。
王洪笑了,退了一步,原地使出教給眾人的跑山練刀的方式。
等金一浩再次扎過來時,他一刀砸了下去,木棍劃個圓,又虛撩在在了金一浩身上。
這次,大家看的更加清楚,一個個眼熱的,小聲鼓起掌來。
金一浩輸第一次時,就已經心服口服,第二次,只是想聽王洪的講解,他恭敬的站在一邊,望著年輕的王洪,眼熱不已。
邊上的人也都知道:金一浩這小子,連王洪的十分之一本事都沒有試出來。
今天的教學十分順利,他把昨天講的話,又重複了一遍,所有學刀的人都聚精會神的聽著,生怕漏了一個字。
可在快結束時,又有兩個人趕了過來。
見到王洪,其中的一個壯漢,把挾著的布包一開啟,裡面有一把柳葉刀,他提著刀走上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