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彈盡糧絕的最後時刻,戰士們寧死不屈,衝向日倭,大刀飛舞中,用血肉之軀拼盡了最後一滴血,最終全軍覆沒!
竇來庚寧死不當俘虜,用最後一顆子彈舉槍自戕,年僅42歲,以血肉之軀,壯烈守節,為國捐軀!
誰說國術高手不抗日?
竇來庚對王洪也很感興趣,他寫了幾百篇文章,但多集中在少林、武當和太乙門的拳論上,對軍事器械的研究遠不如王洪認識多,他與同門高芳先一樣,都只用大刀感興趣。
可這四兵各有所長,剌刀短小,用在狹小的地方或剌殺的時候;拼剌刀在正面戰場上使用;紅櫻槍比大刀管用些卻不好攜帶;大刀震懾力強,卻往往以命換刀。
這讓竇來庚對手槍隊使用什麼樣的武器有些苦惱,他與王洪聊了很久。王洪對此的經驗就是武人使用武器,要選擇殺敵最快的,而不是一定固定在某種手段上。比如王洪自己,雖然可以用剌刀殺敵,可他作戰的主要武器卻是大肚匣子,多帶些子彈,連近身都不用了。
竇來庚聽了王洪的各種作戰經歷,從中得出了一個經驗,上戰場要有殺身成仁的決斷,卻更要以存身殺敵為主,也不知道這經驗對他日後的戰鬥有沒有作用。
他現在只能不去糾結哪個更好,就要求手槍隊的人,槍法射擊照練,四兵也要都學會學精。
每章一說:八卦掌的技擊有個說法:足為戰馬,腰如車輪,手似刀槍。進了八卦門,終生要走轉不停,走到整個人體如同一個旋轉自如的鋼球,別人不能碰,碰了勁力落空,人還要被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