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剛勁初成(1 / 2)

小說:民國之國術宗師 作者:王清談

送走了這些八卦掌的門人,王洪樂呵呵的回味了下這些武林趣事,又站起了三體式。

王洪的站法,先是左邊站一定時間,再打上兩趟劈拳,隨後換成右勢。

劈拳,在後世人眼裡很簡單的一個武術招式:前拳鑽起,前腳上步,後掌再與後腳一起上步,手掌與腳掌同時落地。每一定勢都是一個三體式。

可這裡的微妙之處很多,最起碼的,站三體式的時候,那個松透、整體、清晰的感覺,在劈拳一拳兩動,一左一右中,要處處體現出來。

這一過程,老拳譜上稱:上下合一、動靜合一、內外合一。上下指的是手到腳到方為真;動靜就是說,靜是三體式,動,也是三體式;內外就是講,要把五腑六髒的掛好,不能散亂。

上下合一,需要後腰命門,將手與腳整合為同步,這在後世是個難點,但是在這代年,練形意拳下過功夫的,都能做得到。

動靜合一,就是門大功夫了,三體式站不好,別想。就算站好了,也得在劈拳中,找到靜也是三體式,動也是三體式的能耐。

內外合一,得明白自己的心放在哪裡,用後世的話講,就是要用意念形成個軸,把內外都掛在那個虛擬的軸上,這個得在動靜合一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因為劈拳是三體式的動式,所以尚雲祥特別把劈拳拿出來,稱為鷹捉母式。

王洪的三體式早就成為了一個整體,可就是動不得,一動就散。

於是他就在站三體式時,身體微動,一絲一絲的整在在動中保持著這種合一的狀態,今天,終於有了突破。

他一個劈拳打出,拳式同往常一樣,可今天的勁力,完全不一樣了。

以前的劈拳,迅猛剛實,自己卻知道,從頭到尾,能控制的只有一個架式,勁力只有骨頭肌肉在送,還不如用劍法時,勁入劍尖來的明確。

今天的劈拳,兇猛剛實,卻是從頭到尾,從裡到外,與站三體式沒什麼可樣,都是可控制的狀態,勁力在哪裡傳導,身體過程是怎麼調整的,都在心中。

內視,是孫祿堂一直跟他講的一個詞。以往他不明白什麼意思,這時,卻豁然開朗,內心對身體的感知,就是象一雙內在的,盯著身體的眼睛,這就是內視。如果把這種感覺聚焦到某一點,可以清晰的在感受中形成一幅畫面,把那一點的身體的狀況一一得知,這是透過勁力或者說內勁,產生的一種如‘親見’的感覺。

只是王洪剛剛踩到這個線上,一切都是那麼的短暫。

他連試了幾下劈拳,狀態卻越來越差,只能沮喪的收勢站好,在原地慢慢地回味剛才的那一刻。

身後傳來了孫祿堂老先生的聲音,輕輕的,卻如同在耳邊,不緩不急的,如同講述一個平常:“勁換出來了,先用明勁打熬”。

王洪的腦袋如被瓊漿玉液貫入般,醒悟了過來。

他現在練出來的,是尚雲祥所說的剛勁,也就是三層練法的入門標準,更是明暗化勁三勁的基礎。

王洪現在一動無有不動,全身上下、內外無一虛處,身勁同步、內臟不拖後腿,達到了剛勁初成,身無雜質的地步,卻也正式開啟了明暗化三勁的大門。

下一步,用迅猛發力的方式打熬剛勁,讓勁力不遲不滯、不衝不堵、活潑靈活,就是明勁的練習和表現。

王洪的劍法,早過了用拙力的階段,想達到剛勁圓滿,卻又用了大半年,可以後的路,就是一條康莊大道,每一步的進階,郭雲深都講了出來,孫祿堂都寫在了書上。

他情不自禁的回過身來,認真的跪到了地上,磕了一個頭。

道理上的衣缽相傳,比衣食父母更加困難,得之不易,去之更不易,才是武術界高層次的寫照。把孫祿堂推到頂峰的名聲,不是打出來,而是他把經驗原原本本公開出來的,讓國術圈裡懂事的人,從內心處佩服。

只聽說打服一市一省的高手,誰能有精力和時間打遍全國?

可孫祿堂的幾本書一印刷,他在自身能打、徒弟能打的基礎上,成了全國國術圈公認的武林泰斗。

到了明勁程度,就是國術界可以開門立派,宗師級別的人物了。放在剛二十出頭的王洪身上,說他是天才,一點也不為過。

可天才也得遇到好老師,國術圈有多少人,幾十歲了才遇到好老師?有多少人,一把年齡了,還在為師門看守碼頭?有多少人,到了晚年,才遇到高人,哭喊著,趕緊把後代送過去?更多的,都是一身天賦,無人挖掘,最後終老一生默默無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