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洪只是發自內心的感激,也是發自內心的敬重。
孫祿堂只說了這一句話,見王洪嗑頭,也沒再說什麼,只是擺擺手,就回了裡屋。
可他心裡也很高興。從他授徒以來,教出來到換勁這個程度的,一年,甚至幾年都不一定出一個。更多的時候,都是把師兄師弟或者他們的徒弟點化了,能在自己的晚年看到親手教出來的徒弟又出現一個,很值得高興。
在郭雲深的體系中,到了這一步,翻浪勁已經成。尚雲祥教徒弟,是一直把徒弟逼到這個程度才放手,所以他的徒弟,都是好手。
可在孫祿堂三拳合一的體系裡,也是到了這個程度,中和勁兒才有了根基。問題是,這時候,他教的人,都是帶藝投師的。
王洪見孫祿堂回去了,就爬起來,開始了用剛勁打熬這一過程。
尚雲祥說過:如果上天再給我20年陽壽,我就再打20年剛勁。這不是說他沒有明暗化三勁,而是他堪破了明暗化的三種應用,只想在根本的東西上多得多積累。實際上,練不出這種實實稱稱的勁路,後面的什麼勁都不是真實的。
知道郭雲深明暗化三勁說法很多,但都基於一個,就是剛勁要成。沒有剛勁,不要說什麼明勁,那就是個假勁兒。
太極拳後來缺了這個剛勁兒,就只能在搭手上討生存,無法快走快打。
打個比方:一般會武術的,只是能開著坦克四處跑,撞人。剛勁,就是給坦克配上了人員、彈藥,明暗化就是坦克的使用,明勁自然是第一步,把坦克的各種火力效能挖掘出來。暗勁和化勁,好比是控制能力、戰術變化能力、隱藏能力、生存能力、電子戰能力。光有後者,那就是烏龜,一點用處沒有。光有明勁,也會欠缺很多,有時還不如現代搏擊。
可現代搏擊,不講明暗化,也有他的道理。他們多是用年青人的血氣去搏殺,透過大量的訓練去達到目的,也不用追求什麼大道理,能打能殺就是本事。
這樣做有一個問題,只能打殺,不能講道理。如果放到更原始的冷兵戰場,這些人一樣都得先轉到冷兵上,把硬打硬殺的本事變成活下來的本事,但多數也會卡在兵頭將尾之處,很難有大機遇突破。
每章一說:傳統中,男子多以彈腿長拳類入手,達到一定程度,才回去站四平馬步,之才能才站虛實類的步法,因為一腿承重容易造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雙腿的力量不均衡。有傳承的門派也不讓女子站馬步。比如在武當,男子是以大字樁為入門,女子則以玉環樁為主。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女子坐在椅子上,多腰肢挺拔,而男性則多有些彎腰,這是男女的身體結構不同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