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員工進行交談,除非在那正好有工作人員會講英語或投資者自己會講中文。調查該公司管理團隊或董事的背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幾個美國人認識任何與管理團隊相熟的人。他們無法參加那些專門為投資者舉行的電話會議;他們不能直接判斷公司管理者所說內容的真實程度。如果一家中國公司說“非典”導致了銷售情況不佳,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判斷出疫情到底給業務帶來了多大的影響。另外,他們也不能與投資銀行或分析師進行商討,因為沒有幾家中國公司會聘用此類專業人士幫助他們。
因為沒有能力可以去證實情況的真實性,投資者就好比盲人摸象。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如果美國人不能親眼看到這家公司,說多少話都是在做無用功。即使這家中國公司擁有更高的增長率和更好的長期發展的機會,他們都會給它定個很低的估值。當這家公司想要去融資的時候,情況將對它非常不利。
如果一家美國公司的利潤是1美元,而年增長率是40%的話,每股有可能會賣到50美元。 但是,如果一家中國公司的利潤是1美元,年增長率也是40%的話,卻有可能每股只能賣到15美元。原因很簡單,美國的投資者沒有足夠的資訊使得他們相信該中國公司的增長率可以持續下去。
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任何股票都沒有唯一的一個正確的價格。 投資者要考慮現時收益情況以及管理人員對發展前景的預測,然後還要考慮到潛在的風險和這家公司的管理團隊的可靠性。 小型的新興公司如果能讓投資者對它的增長前景、管理團隊和潛在風險感到放心的話,他們就能夠得到更高的估值。
這裡就是“關係”的關鍵所在。中國公司需要與那些既有聲望又有“關係”的西方投資者建立合作關係。如果能與適當的人結盟,這些人的“關係”便會給公司帶來許多益處,從而幫助公司提高市值估值。
如果一個“知名”的西方投資者買了一家中國公司的股票,然後在一個重要的報紙或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有關這個公司的文章,其他投資者也會想去買這家公司的股票。他們會說:“如果這個‘知名’的投資者買了這隻股票的話,就說明這肯定是一家不錯的公司。”如果有位被公認是美國電器行業的權威分析師,宣佈他不僅考察了這家中國的公司,並且將推薦這家公司股票的話,其他人就會跟著買這家公司的股票。他們信任這位分析師和他的調研結果。他的“關係”會幫助這家公司升值。如果一家專注於電器零售業的投資銀行宣佈它們進行了徹底的盡職調查並且將要給這家中國公司融資,這家公司的股價也會受益於這家投行所帶來的“關係”而上漲 。
大多數中國公司不理解獲得有用的“關係”遠比得到最高的估值更為重要。 更確切地說,不建立好有用的華爾街的“關係”就不可能得到最好的估值。
我們見過很多優秀的中國公司的CEO,當他們與美國的投資銀行會談時,他們只想知道 “你能替我融到多少資金?”以及“你們會給我什麼樣的估值?” 有些CEO表現得好像美國人除了錢,對別的什麼都不關心似的。
這一點確實有些出乎意料!因為每一位中國人都懂得“關係”的重要性。在中國,一家銷售天然氣的公司會非常樂意地把股份折價賣給當地的天然氣供應商以爭取到優惠的價格。公司都會與核心供應商和客戶建立聯盟,與銀行和其他的機構亦是如此。他們理解,在中國經商要靠關係,建立一個強大的關係網是生意成功的關鍵因素。
前言(2)
華爾街的“關係”也很重要。六個月以前,我們接觸了一家頗為令人興奮的中國公司。公司的CEO期望融資兩千萬美元。根據該公司的收益與發展前景,我們告訴他可以以每股十美元的價格融到兩千萬美元。但是我們告訴他得先把總價值三百萬美元的股份以較低的價錢賣給一小群擁有龐大“關係”網的投資者。我們認為這些知名的投資者買入這隻股票後會把公司的資訊傳遞給他們的朋友們,然後他們的朋友們會接著傳播這個資訊,使得股價上漲,而後這家公司便可以在更高的價位上融到更多的資金。
這位CEO說他對我們的建議不感興趣,他只想在一個儘量高的價位上融到儘量多的資金。他要找的是一個最好的報價,並不在乎投資者是否有“關係”;他只希望得到他們的錢。
最終,他選擇了一群二流的投資者。他只能在每股五美元的價位上融了七百萬美元的資金。當他再次回去融資的時候他重複了先前的做法。他沒有去建立關係,而只去找號稱可以幫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