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小說:蒙曼說唐:武則天 作者:雙曲線

沉默,我們在歷史上找不到他們的身影,所以就重點分析一下李勣。

首先,李勣是瓦崗寨出身,和李唐集團不是一個陣營,瓦崗寨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啊?那是隋末群雄之一,當年和李淵一樣,都是重要的反隋力量,但彼此還是有隔閡的。

第二,李勣出身比較低。他是山東豪傑出身,這個山東不是我們現在說“山東大漢”的“山東”,而是指崤山以東,包括現在河北、河南和山東的大片地區。按照著名史學家陳寅恪的分析,山東豪傑是北朝以來山東地區形成的一個雜有胡漢兩種血統、能征慣戰的武裝集團。當時中國共有兩大集團勇武善戰,一個是關隴集團,李淵、長孫無忌都出身於這個集團,另一個就是山東豪傑。這兩個集團都會用兵打仗,但是身份上卻有天壤之別。關隴集團是帝王將相,山東豪傑是江湖英雄。李勣就出身於這樣一個集團。他家裡有很多田地,喜歡仗義疏財,有點像《水滸傳》裡的宋江。後來透過隋末農民起義,逐漸躋身高位。但是,他與長孫無忌等關隴貴族顯然不是同一戰壕的人。

第三,李勣是手握重兵的軍方人物。軍方人物捲入內爭是要相當謹慎的。為什麼?成和敗都很難處。如果介入內爭成功了,很容易受到猜忌,功高震主,就會有殺身之禍。趙匡胤黃袍加身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他後來對那些功臣說,如今你們把黃袍披到我身上,我就是皇帝,但是如果有一天別人把黃袍披到你們身上,你們是不是也要做皇帝啊?所以就有了“杯酒釋兵權”的傳說。反之,如果介入了內爭,沒取得成功,當然更是首先被剿滅的物件。所以,李勣的行動必須慎之又慎。

第四,李勣天生就是個極端謹慎的人,謹慎到了圓滑的程度。玄武門事變中,太宗要他協助作戰,他婉言拒絕,說這事兒你別找我。唐太宗當了皇帝之後,他恨不恨李勣呢?不恨,他覺得李勣做得對,還特別器重他。特別是到唐太宗中年以後,他發現身邊的將領漸漸地凋零了,就剩李勣這個擎天大柱了,所以對李勣是極盡籠絡之能事。有一次,李勣得病了,眼睛疼,大夫給開了一個方子,大家傻眼了:方子上面說要用龍鬚做藥引。天上的龍,大家都無緣得見,鬍鬚也拿不下來,可是地上的龍呢?那是皇帝,皇帝的鬍子誰敢隨便去拔?李勣想,這事就拉倒吧。可是唐太宗聽說這事,馬上把自己的鬍子剪下來,燒成灰讓李勣做藥引。李勣喝藥了之後病好了沒有?那是好了也得說好,不好也得說好啊,而且感激涕零。還有一件事,也能看出唐太宗籠絡他。貞觀十七年(643年)廢立太子,李承乾被廢,李治成為太子,太宗讓李勣去輔佐李治。李勣原來是宰相,現在當太子的官,其實是降了一級。但是唐太宗找到李勣,說我不是降你的官,我是希望以後把太子託付給你。過去你不辜負李密,以後你也不會辜負我們父子兩個。所以,我讓你去保護李治。李勣一聽,說,沒問題,皇上這麼器重我,讓我死我也情願啊。然後,君臣二人就喝酒,交杯換盞之中,李勣喝醉了,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唐太宗看來酒量大,還比較清醒,當即脫下龍袍給李勣蓋到身上,怕他著涼,說這麼大一個功臣怎麼能讓他感冒呢。李勣醒來,又是感慨萬千,皇上對我多好啊。

唐太宗晚年確實有託孤之意,想多找些大臣輔助太子。在文官之中,他選中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武將之中,他選中了李勣。但是唐太宗對文臣武將的態度完全不同。對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他是傾心託付,對李勣呢,他就耍心眼兒了,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把李勣貶到疊州作刺史去了。疊州就是今天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疊部縣,那兒現在還很荒涼,當時肯定更荒涼。很多人都不解,李勣沒有罪過,怎麼會無緣無故地被貶官?李治當時還是太子,他也不明白,就問去唐太宗。唐太宗對太子李治解釋說:李勣能辦大事,我想讓他以後輔佐你。但是你對他沒有恩情,我不敢保證他以後能全心全意地支援你。我的病日益嚴重,現在我把他貶官,如果他遷延不去,說明他有反心,那我就先把他殺掉,不給你留下後患;如果他立刻去上任,那就說明他是忠臣。等我死後,你再把他召回來,委以重任,這樣他就會為你賣命了。可以看出,李世民對於武將防範甚嚴,使了好多損招。李勣在政治圈子裡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非常精明,他一下就猜透了唐太宗的用心,因此一接到任命,連家都沒回,直接就騎馬上任去了。君臣彼此都在使詐,但是李勣技高一籌。這樣,唐太宗的心才一個石頭落了地。後來唐高宗即位之後,馬上把李勣調回,委以重任。李勣也明白,自己無論如何也沒有長孫無忌的勢力大,和長孫無忌不是一類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