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孫,他姐姐是全尚的妻子,全尚的女兒嫁給了亮,親上加親,當然袒護亮母子,贊成孫權的提議。不過孫權雖然有這個想法,但因為廢儲是大事,難免會遭到眾人的議論,所以又拖了好幾年。
赤烏十二年,右大司馬全琮病死了,全公主又守了寡。她快四十歲了,還是喜歡淫亂。因為孫峻年輕偉岸,她就勾引孫峻,跟他私通。嘿,她母親步氏以仁惠著稱,沒想到生了這麼個壞女兒。他們暗地裡商量,決定把太子和廢了,改立孫亮,這樣就能長久地享受富貴,安享歡樂。
孫峻進宮侍奉吳主的時候,就肆意汙衊太子,引起了吳主的厭惡。吳主就把太子和幽禁在別室。驃騎將軍朱據、尚書僕射屈晃堅決勸諫,吳主不聽。他們就把頭埋在地上,自縛起來,連續幾天伏在宮殿前,請求赦免太子,可還是沒被答應。無難營軍督陳正、五營軍督陳象,上書懇切勸諫,結果被滅族。朱據和屈晃被拉進殿裡,各打了一百杖,朱據被貶為郡丞,屈晃被斥回鄉裡。太子和被廢為庶人,被安置到故鄣。魯王霸也同時被賜死。霸的黨羽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人都被誅殺。於是立少子亮為太子,亮的母親潘氏竟然被封為皇后,統掌吳宮。吳王改年太元,就是為了冊立潘後。
潘後如願以償,難免恃寵生驕,跟之前柔媚的樣子完全不一樣了。吳主也看出來了,才明白太子和是無辜的,心裡開始憐惜。這一年八月朔日,天空突然颳起大風,江海洶湧,平地水深八尺。吳主先陵種的松柏都被拔起來,飛到建業城南門外,倒插在路旁。孫權受了驚嚇,生了病,一個多月都不能看事。到了仲冬,稍微好了一點,就去祭祀南郊。路上又冒了風寒。回到宮裡後,又開始患腫病。他想把和召來侍奉自己,全公主和侍中孫峻、中書令孫弘都說不行,這才作罷。
好不容易熬過了殘年,孫權病得不行了。他命立故太子和為南陽王,讓他住在長沙;王夫人的兒子休為琅琊王,讓他住在虎林;還有個兒子叫奮,是後宮裡仲姬生的,年紀比太子亮大一點,被封為齊王,讓他住在武昌。過了一個多月,孫權稍微有點起色,有司奏稱鳳凰來儀,於是又改年神鳳。沒想到皇后潘氏突然暴亡。孫權趕緊去看,發現潘氏脖子上有痕跡,舌頭都縮不回去,料想有別的原因,就讓左右秘密調查。後來查出了破綻,原來是潘後對下人很殘暴,大家都有怨言。她看到孫權老病垂危,就派宮人去問中書令孫弘,考察漢呂后稱制的故事。宮人因為潘後一旦臨朝,肯定會殺人,就想先下手。等到潘後晚上熟睡,就把她脖子掐死了。孫權知道她是罪有應得,但看到她死得很慘,心裡還是又悲憤又難過。於是把參與行兇的宮人殺了幾個。
從這以後,孫權心緒不寧,病情越來越重。又拖了兩三個月,就死了,享年七十一歲。太子太傅諸葛恪、太常滕胤、中書令孫弘、侍中孫峻、將軍呂據一起接受顧命,立太子亮為嗣主,輔佐朝政。
孫弘跟諸葛恪向來不合,想假傳詔書殺了諸葛恪。他跟孫峻商量,孫峻卻把訊息告訴了諸葛恪。諸葛恪就把孫弘騙來議事,把他殺了。然後為孫權發喪,追諡孫權為大帝。
亮即位後,改元建興,把諸葛恪提升為帝太傅,滕胤為衛將軍,領尚書事,孫峻等人都按不同等級進爵。
諸葛恪是諸葛瑾的長子,年輕的時候就聰明穎悟,能言善辯。孫權聽說了他的名聲,召見他想試試他的才能。孫權派人牽來一頭驢,在驢臉上寫了“諸葛子瑜”。子瑜就是瑾的表字,瑾臉長得像驢,所以拿這個來開玩笑。嘿,天子可不能隨便開玩笑,孫權拿驢來戲瑾,也太沒體統了。諸葛恪馬上跪下說:“請賜筆再添兩個字。”孫權把筆給諸葛恪,諸葛恪在“諸葛子瑜”下面添了“之驢”兩個字,在座的人都覺得很新奇,孫權也稱讚他,就把驢賜給了諸葛恪。諸葛恪剛成年就被拜為騎都尉太子登的賓友,後來又升任撫越將軍,平定山越,又被提拔為威北將軍,封都鄉侯,一時威望很高。
不過諸葛瑾覺得諸葛恪不是保家的兒子,很擔心。等到諸葛瑾去世,諸葛恪自負才華,喜歡凌駕於上位。丞相陸遜經常寫信告誡他,諸葛恪也不怎麼聽。後來陸遜去世了,諸葛恪就成了大將車,代替陸遜統領部眾,駐節武昌。吳主孫權病重的時候,召諸葛恪來接受遺命,諸葛恪就成了首輔。他想收攬人心,就延緩了一些債務的追討,免除了關稅,宣佈了一些惠澤,遠近都歡呼起來。他還修築了東興堤,左右靠著山,夾築了兩座城。堤在巢湖東面,早就荒廢了。諸葛恪擔心湖水氾濫,成為吳魏的衝道,所以召集眾人修堤。他讓全端、留略兩位將領分別守在兩座城。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