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自井視星,不過數星;自丘上視,見其始出,又見其入。非明益也,勢使然也。
《屍子·廣澤》
那個時候,還有一些政治原因的殘留,因為我的姓氏,我沒少被孤立。我還記得那些標語,像“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不過,那也僅僅只是少數時候,那個年代已經過去很久,剩下的只是對偉人的批判。
人們常常被說的是,教員的階級鬥爭和階級革命的思維與政策的合乎邏輯的或曰必然的發展結果。掃黑除惡還未開展,貪腐戲稱為經濟潤滑劑,城鄉矛盾中有很多流離失所的人們。
我見到過某個農民在偉人的雕像前哭泣,很快那雕像就被拆除了,新建了一個噴水泉。夜裡旅店裡,靠江邊,隱隱有哭泣聲傳來。是的,還有許多人過得不好,祈求著那個曾經的夢想國度。
發展蠶食著每個人,經濟騰飛時,有人興奮尖叫,還有一部分人迷惑不解。
學術爭端不斷,文化入侵,網際網路興起,百家爭鳴也不為過。
我們不可避免地試圖尋找一些長存不滅的東西,對未來的命運,我們祈求又害怕。
“真理真的存在嗎?”縈繞在我們心頭。我們於是進行過很多談話,那大多用著一些“密語”,我們的後輩看著我們說著那些奇怪的語言,試圖在我們臉上捕捉鬼魅的笑意。
圍著火爐,我們面對面坐著,焰火撩人,睏倦試圖拉我們進入夢鄉。
“‘我’是個相當複雜的東西,連哲學家都想搞清楚何為‘我’。‘我’的生存狀態雜亂,於是尋找簡單的東西,我還是更喜歡阿城。“她曾這麼說。
“生於斯,長於斯,長眠於此。‘落寞的光’。”她言。
“為什麼用‘落寞’?”
“你知道光暗相生,這時辰的光,最是如此,相當頹喪。”
“……”
“這柔緩的風。風只能是‘柔緩’。“不待他發問,她言”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風是愛撫。”
“……”
“這寥落的聲。”
“為什麼?”他不死心。
“因為我們永遠只捕捉到一部分聲音,並不完整,故而寥落。”
“這奚落的人。”
“因為人與人的悲喜並不相通?”
“不,這種場景,人看起來遙遠,疏離。”
“……”
“把這些文字連起來
落寞的光
柔緩的風
寥落的聲
奚落的人”
“有沒有味道?”
“應該再加一句。”
“不如加上‘一夜無言的夜’。”
“為什麼?”
“因為一個故事。”
“什麼故事?”
“不知道,故事是這樣的,實際上,故事中的人也在講故事,但沒講成,於是一夜無言。”
“講講。”
“他沉聲說,‘故事有很多。’他的身影在月光下顯得消瘦,輕輕默默,看著窗外,被鐵柱禁錮的月兒,月華盛時,現出他的長袍,臉上是幾縷稀疏的鬍鬚。‘講吧。’夜色開口。‘沒酒。’他言。他們的表達欲被寂寞的時光打磨光潤,再不敲出閃耀的火花。月色又盛又稀,隨清風徐徐。他們都不想打破這樣的寧靜了,一夜無言。於是就是那個故事了。”
“‘一夜無言的月’太長了”
“無言的月?”
“同意。”
大約是在1991年,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蘇聯正式解體,這標誌著冷戰結束。
那時,我在芷縣讀初中。讀書是天大的事,我所認識的每個人都謹遵愛惜筆墨的教訓。
他們是悠然行舟的旅人,散發著一種獨有的質樸與安然,來這裡做調研,少數選擇留下,關心學生們的想法。他們是晨曦初照中的氤氳著騰騰熱氣的早點鋪子上的鋪主,手腳麻利地忙碌著,臉上掛著憨厚的笑容,對每一位熟客道著早安,尤其喜歡學生來,那笑容宛如古城上空的朝陽,暖人而不耀眼。他們是坐在斑駁的石凳上的老人,或搖著蒲扇談古論今,或眯著眼靜享日光,神色間盡是閱盡滄桑後的平和,笑眯眯地問你學了什麼。孩子們在窄巷中追逐嬉戲,笑聲似銀鈴般灑落,手中的風箏線牽扯著無憂無慮的童年。這裡的人們,不被外界的喧囂紛擾,依著古城的韻律,從容地演繹著生活的篇章。
那時,我在李錦年家補課,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