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他們來到了一處集市,這裡正在舉行一場熱鬧的集會,有賣藝的、雜耍的,人潮湧動。然而,綿憶卻敏銳地察覺到了一些不和諧的地方。在集市的角落裡,有幾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正蜷縮在那裡,眼神中滿是無助和絕望。綿憶走上前去,從懷裡掏出了一些碎銀子遞給他們,問道:“你們為何會落到這般境地呀?”一個老乞丐顫抖著聲音說:“天災人禍呀,家裡遭了災,房子沒了,地也沒了,只能出來乞討為生了,哎,這日子啥時候是個頭喲。”綿憶聽著,心中一陣酸楚,他知道面對天災,朝廷雖然有一些救濟措施,但看來落實得並不好,才讓這些百姓如此受苦。
又走了一段路,綿憶聽到了一陣吵鬧聲。原來是一群百姓正圍著一個收稅的官吏理論。那官吏趾高氣昂地說道:“賦稅是朝廷定下的,你們必須得交,沒得商量!”百姓們則紛紛哭訴著自己的難處,說實在是交不起了。綿憶皺著眉頭走上前去,對那官吏說道:“大人,您看他們確實有難處,就不能通融通融嗎?”官吏瞪了他一眼說道:“你個外鄉人懂什麼,這是規矩,哪能隨便改,都像他們這樣耍賴,朝廷的事兒還辦不辦了!”綿憶強忍著心中的怒火,沒有當場發作,他知道,這只是個別官吏的惡劣態度,但也反映出了整個賦稅徵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那就是缺乏人性化和靈活性。
隨著私訪的深入,綿憶還發現了醫療方面的困境。在一個小鎮上,唯一的醫館裡藥材匱乏,來看病的百姓只能排著長隊等著那有限的藥材。綿憶問那坐堂的郎中:“為何藥材如此短缺呀?”郎中無奈地說:“小哥,這藥材的進價太高了,咱這小醫館資金有限,進不了多少貨,而且有些藥材產地受災,產量銳減,根本就不夠用呀。老百姓生了病,很多都只能挨著,沒錢買藥,咱看著也心疼,可實在是沒辦法啊。”綿憶深知健康對於百姓的重要性,這醫療資源的匱乏必須要儘快解決才行。
幾天下來,綿憶走遍了許多地方,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百姓生活狀況,有那為了生計苦苦掙扎的小商販,有在田間辛勤勞作卻收穫寥寥的農夫,有在破舊學堂裡渴望知識卻條件艱苦的孩子,還有那些生病卻無藥可醫的可憐人。他的心情越發沉重,同時也越發堅定了要改變這一切的決心。
回到宮中後,綿憶顧不上休息,立刻召集了各位大臣進宮議事。他將自己這幾日微服私訪所見所聞一一講了出來,大臣們聽著,有的面露驚訝之色,有的則羞愧地低下了頭。綿憶嚴肅地說道:“朕原以為天下太平,百姓富足,可沒想到實際情況竟是如此糟糕。各位身為朝廷重臣,本應心繫百姓,可為何這些問題卻一直無人上報,無人解決?”大臣們紛紛跪地請罪,稱是自己失職。
綿憶隨後便開始和大臣們商討解決之策,對於小商販的經營難題,決定降低一些貨物的賦稅,同時規範城管的管理,給他們更多合理的擺攤空間;對於百姓的居住問題,撥出專款用於修繕破舊房屋,並規劃建設新的民居;在賦稅方面,重新審視並調整徵收政策,根據百姓的實際收入情況進行合理收取,減輕百姓負擔;針對鄉村教育,加大資金投入,修繕學堂,聘請更多的教書先生,讓更多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對於醫療方面,朝廷出面協調藥材的供應,降低進價,同時培養更多的醫學人才,擴充各地醫館的規模。
在綿憶的大力推動下,各項政策開始逐步落實下去。日子一天天過去,綿憶又時常會微服私訪,去檢視這些政策的實施效果。他看到那集市上的小商販臉上有了笑容,生意漸漸紅火起來;居民區裡的房屋煥然一新,百姓們住得安穩舒心;鄉村的學堂裡傳來了朗朗的讀書聲,孩子們的眼中充滿了希望;醫館裡藥材充足,生病的百姓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那田間的農夫,也因為朝廷的幫扶,莊稼收成好了起來,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綿憶深知,這一切只是個開始,天下之大,百姓的需求還有很多,他要一直保持這顆體察民情的心,不斷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這天下真正成為百姓安居樂業的樂土,讓那民間處處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讓國家在繁榮昌盛的道路上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