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楊景舉竹筒廣告》(1 / 1)

鍋邊糊店的孫東瓊,看到楊景今天怎麼不是挑柴火來賣的,而是胸前掛著個竹筒?感到十分的奇怪,她就遠遠地向楊景招呼道:“依弟,綠這是著賽濃啊?竹筒揹著是來打鍋邊鼎的嗎?”

可楊景的回答,讓人聽上去是怪怪的,他應道:“依母喔,這個竹筒子不是用來裝鍋邊糊的啦,是前天晚上,我在臺江碼頭撿到的,它是用來帶我回家的喔!”

孫東瓊聽了很詫異:“什麼,竹筒能帶你回家?有這麼神奇的竹筒嗎?”

“孫東瓊老闆娘,不要去聽他胡扯,福州上百萬人口,什麼樣的人都有,像這種瘋瘋癲癲的小孩,你去打理他幹嘛?他穿的破破爛爛的,哪裡吃得起鍋邊,只配偷吃潲水,不信你等看!”羞辱楊景的女人是開煤油店的,她叫宋佳音。

不過還是店主的女兒陳玉香聰明靈敏,聽出了楊景的意思,並附和插嘴道:“小哥哥是說,這個竹筒是你們老家人弄丟的,是嗎?”

“正是!”楊景指著胸前竹筒上的刻字說,“你們看——靖安都,是我的故鄉明朝時用的地名,到現在清朝初才改為叫‘謨武鄉’的,我在碼頭打聽了兩天,都沒有半個人知道謨武鄉是在哪兒,我想,一提到‘靖安都’是楊時的故鄉,是我們楊氏家族裡的楊時出生的地方,也許老輩人應該都知道吧!所以,我要儘快找到有去靖安都方向的人,請他們帶我回家!”

被楊景這麼一說,相當於把他自己推薦出去了。所以當街圍觀群眾,頓時就多了起來,並且你一句我一句地幫楊景出主意,出謀劃策。

嘰嘰喳喳的聲音中,還是鍋邊店的陳玉香主意不錯,她指著楊景胸前的毛竹筒說道:“小哥哥好厲害喔,為了找回家的路,不但把宋朝的大理學家楊時和你的竹筒捆綁在了一起,還把名揚四海的故鄉‘京街——靖安都’都搬了出來,做誘鉺。原來你是拿這個毛竹筒掛在胸口做廣告牌的呀!我見議你把這個‘廣告牌’再做大點!”

楊景被陳玉香半開玩笑半調侃的話說穿,她竟然能把自己的心思和意圖分析得如此透徹,他第二次幼稚的臉又紅了起來。但又不解地摸摸頭,問道:“請教小妹,怎麼個把‘竹筒廣告’做大點呢?”

陳玉香微笑地翹起拇指,往背後比劃說:“我後院有根頂木板門用的小棍子,約兩米長,若把你的毛竹筒綁在末端,然後扛在肩膀上,像賣冰糖葫蘆的叔叔一樣,扛著沿街遊走,路人一定會注意到你的!”

楊景學著她伸出大拇指贊同說:“妙!高見!”

為了更吸引大家的眼球,他跑到算命先生的攤位上,借過毛筆,按刻字的書法走向,在“靖安都”三個字上塗上了紅色。

福建全省,分閩東,閩西,閩南,閩北。口音真是天差地別。閩北話與閩南語,等於兩個世界的語言,所以楊景聽起福州人講話就是等於在聽英語。最好的辦法就是閉嘴,最好使的辦法,只能是把毛竹筒舉過頭頂,沿著榕城的大街小巷遊行,尋找知情人。

大街小巷裡,很多人問是否賣竹簡?也有人把十六歲的楊景當作是弱智小孩;也有人當他是瘋子。路過店鋪的時候,也有被老闆叫住問:“打醬油嗎,還是打蝦油?要不然趕他走開,一身臭味,一身髒兮兮的。”

竹筒上“靖安都”三個紅字,在楊景的肩頭上如入雲高聳,在深秋裡,在豔陽高照下閃閃發光,這法子確實起到了讓竹筒顯目的效果。

可是問題又出在哪?當楊景每次打聽有無去北上的人群時,要向別人提及自己身世資訊時,他也不敢隨意透露,也就受到了阻礙。主要是考慮到出門在外,話少是人身安全的保護傘。所以楊景不敢隨意講述自己的身份以及來福州城的經歷。

說起自家身世,爺爺楊明華雖然是縣長,但還在牢房裡,那麼楊景作為是孫子輩的話,也算是“黑戶”了,也怕官府捉拿。說起父親,又是被不明身份者綁架了。若說出外公、孃舅李可夢,是順昌縣城大戶頭的話,也怕被黑道上的人綁票。若大的福州省城,各行各業,三教九流和混混很多。

俗話說:“逢人只說三分話,莫可全拋一片心。”楊景雖然沒有見過大世面,更不是閱人無數之輩。但他是讀書人,他懂得在一些硬體上有可能會出問題。所以逢人只當藉口說和小夥伴們走散了,又在無親無故的他鄉滯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