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角鬍子為首的聯合簽名的先生們,本來想著針對的只是李可娥。沒想到官府早就想整治教育這塊,只是一時無法介入,這次剛好有人告狀,故而藉此機會清理在民家辦的私塾垃圾。
知府大人又聽說李可娥母子住在寧家巷子,寧家三嬸婆家就屬於臺江區。本區私塾先生有四五十人,全部被官府叫到衙門大廳訓話,明天在擂臺上接受考試,當然考核的也是初級五歲至十二歲的小學生科目。當時條件差,舊福州市民文化匱乏。
公堂上主持比賽,得民心。做到公正、公開、公平,以後不會出現混亂拉人頭,打架鬥毆。這樣子一來,就變成了省城女子學堂聯合臺江區衙門,一起清理冒牌私塾先生的整頓工作。
省城女子學校和私塾先生不但沒有衝突,反而互利共贏。因為女子學堂的學生,都是從私塾底層選拔上來的優等女生,所以,女子學堂這邊也支援這項比賽,揪出那些渾水摸魚的、無才無學的假先生。有才華者,可領取衙門合格證,無才無德不合格的,堅決取締招牌,也就是被衙門封殺。
李可娥出了衙門,街坊鄰居就問:“李先生,明天我家孩子還去三嬸婆家聽課嗎?”
“對不起,暫時停一下吧!我也不知道,你們把小孩交給我教育,這是是對還是錯的事。總之大家可以自由評論,如果是我錯了,你們就把孩子領到別的地方去玩。”李可娥非常得體的回答。
“你做先生的沒錯,是我們太窮請不起私塾到家,也沒有條件把小孩送到別家私塾去,正因為你楊家待人誠懇善良,一顆青菜,一根蘿蔔,小孩也可以聽課,你們楊家住在這條巷子裡,是我們這條巷子裡窮苦人的福氣。”左鄰右舍還是按實事說話。
也有人這樣質疑:“看來三嬸婆家要關門倒閉了!叫10歲的小孩當先生,聽過去都是騙人的。別人傢俬塾先生都是有身份,有經驗,都是年長的人。”
“是啊,這家鄉巴佬,沒米下鍋,就來城裡騙這些小孩一顆菜,一個瓜,想起來就羞恥,感覺噁心!”
李可娥從這些人的嘴臉前路過,也不理不睬他們,隨他們說去。
母親道出考試題,女兒低眉思淺笑。這就是楊家女兒的一種自信,也是明白這一場擂臺比賽的勝算把握。
當然,楊家三母子在他鄉,是很孤立無援的,一切都要靠自己面對,一切都要靠自己的真本事迎來掌聲。
提起衙門公堂,倒是沒有太多地責備楊家在寧家三嬸婆舊屋開設門館的事。問題是去年母子三人,畫像舉牌,尋找親人幾個月,半個福州城都知道此事,這樣才把楊家人視為“乞丐之家”。
想不到過完年變成了有文化的組合,大人小孩識字斷文,會寫會讀,還敢大張旗鼓地招生,當起私塾館教員了,簡直不可思議。
他們覺得荒唐,楊家又引得同行不滿,他們便聯名狀紙告進衙門。聚眾當地人強烈抗議,要求公所出面撥戶打砸,禁止學生登門求學。
而臺江區衙門公辦人早有耳聞,並知道楊家開私塾館沒有按常規收學費,沒有強迫填寫“關書”,搞“脩金”銀兩,只是隨便給幾個食物和蔬菜,不構成危害社會,誤人子弟之罪。
那麼總有一些人從中作梗,挑撥是非,故意製造糾紛案件審理,達到他人自私目的。
隔壁鄰居,彈棉花的許老伯很著急的,在門口等了許久,看到李可娥從巷子口走過來,非常迫切的問道:“李老師,衙門為難你沒有?這個私塾還可以辦下去嗎?但願天地保佑楊家人平平安安,把這個私塾辦好辦下去,我家阿寶剛剛這段時間唸書有起色,有興趣,剛剛家裡風水轉過來。唉!我阿寶今天沒有書念都哭起來了,”李可娥回應說:“師傅,一切隨緣吧!”
李可娥被衙門訓話後走回家裡,已是黃昏垂暮,左鄰右舍灶臺生火,炊煙裊裊的時候了。等待家中的孩子們和三嬸婆,已經把鍋裡的稀飯,按每人一小碗分好,正盼著主人回來一起上桌。
李可娥進門沒有過多的悲傷,因為她要顧及一家人的感受,特別是三嬸婆在場,她雖然是古稀之年,可神智是清醒的。
三嬸婆知道客廳那塊門板被人扛走後,就意味著什麼了,果然小孩們一天不來上學,鍋裡就不會再見新增蔬菜瓜果,那麼粥只有白粥,生活又回到了從前。
所以李可娥吃飯時,還是會和三嬸婆聊聊天,說說些儘量舒坦的話題,而三嬸婆心裡也明白楊家大少奶奶的意圖,她不想讓自己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