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方便品第二(4 / 8)

。所以人家為了得到它的尾巴,沒辦法只有把它害死。所以犛牛因為愛自己的尾巴把命都丟掉了,得不償失。這比喻什麼東西啊?我們眾生愛自己的面子,愛自己的臭皮囊,愛自己的財產利益,愛自己的親朋故舊,叫「如犛牛愛尾」。我們在情執裡,不惜把自己送到三惡道。前面五千人退席,就是護惜自己的瑕疵啊。我對一個弟子說:我擔心你不能往生啊!你這個心太貪了。他說:沒有關係的,有的人比我還貪呢!我們修行人還能有這種心態?!

盲瞑無所見。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盲瞑」特指睜眼瞎,有眼不識盧舍那。我們現在搞反了,他開了點天眼,能看到點什麼什麼東西、鬼鬼叨叨的,就把他當作佛菩薩。我講你是走火入魔都還是恭維你,都是抬舉你。你連魔鬼的等級都沒有,還稱是佛菩薩?這是不是「盲瞑無所見」吶?他只認為在天上飛的那些東西才是釋迦牟尼,莫名其妙。這個佛也真幽默,好像專門來挖苦我們。連牛屎狗糞都變成佛,怎麼在天上飛的那些東西都變成妖魔鬼怪了呢?當然牛屎狗糞變成佛,天上飛的人是不是也是佛啊?但他在不明白這個道理的基礎之上,他這個人就是魔,可憐!

「大勢佛」,這就是正法,就是「如來藏」。大光明藏中一法不漏,一事不缺,一人不捨,否則不可以稱為「大勢」。「及與斷苦法」,這個「苦」是斷一切苦——兩種生死、四十二分無明微細煩惱。

深入諸邪見:這個「邪」既有世間法的邪——強盜土匪、壞人壞事;也有佛法中的邪——修天道、仙道,這是「凡夫邪、凡夫漏」;還有修阿羅漢道、辟支佛道的,叫「善根魔」,也叫「善根邪」;修通教禪宗、修別教,叫「菩提邪」。唯有《法華經》《楞嚴經》「一心三藏」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不修不得。

以苦欲舍苦:他修行是不是很苦啊?能不能捨掉啊?聽聞「如來藏」正法,明白道理以後是不是很自在啊?我們當下自在當下就「舍苦」。即使做苦行是不是也很快樂啊?受苦的當下就是快樂。

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諸根鈍,著樂痴所盲。

如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爾時諸梵王,及諸天帝釋,

護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並餘諸天眾,眷屬百千萬,

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我即自思惟,若但贊佛乘,

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

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盤。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

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

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

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雖復說三乘,但為教菩薩。

我始坐道場:即為太子成佛之初,在菩提樹下證果了。這個「坐」帶有君臨天下,統領修行之義。觀樹亦經行:「樹」表智慧;「經行」錶行持,表戒,表定;「觀」是表用智慧思惟。我開始君臨天下,考慮怎樣用我已成就的智慧來幫助眾生。

三七日:這是個不定數。一天也是「三七日」,二七也是「三七日」,三七也是「三七日」,一個月也是「三七日」。這個「三」和「七」在佛法裡是表圓滿的數。

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這裡的「我」,不要理解為釋迦牟尼佛一個人。這樣解的話是方便法。這裡的「我」就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我所得的這個智慧,一切萬法皆是「我」。如果你講你是「微妙最第一」,那麼藥師佛的智慧是第二了,大通智勝佛的智慧變成第三了?這個「最第一」是絕待的「第一」,是唯一的「第一」。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微妙」就微妙在「一心三藏」,不是過來人沒有辦法理解,用世間法解釋不通。

眾生諸根鈍,著樂痴所盲:眾生愚痴麻木,執著於快樂,所以本有智慧已經被名聞利養調虎離山。如斯之等類:像這一類人。云何而可度:怎麼樣來教化他們吶?

爾時諸梵王,及諸天帝釋,護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並餘諸天眾,眷屬百千萬,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這段經文是講天眾請法。按照慣例,佛陀成道以後,三天之內沒有人請法,就要入涅盤。那麼這個「梵王」,一般是在初禪天以上。在《楞嚴經》裡有具體的說明。一共有四個禪天,每一個禪天都分上中下三個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