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
佛法不離世間法,跟老古佛也表示個禮貌,稱念南無諸佛,這表佛佛道同,也是表學生對老師的恭敬。
復作如是念,我出濁惡世,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這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現在處在五濁惡世啊!所以對諸佛的教誨我更加要隨順。為什麼?在五濁惡世的眾生就更加需要用善巧方便來引導。
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羅柰:「波羅柰」是一個地名。有一個原始的森林,叫「鹿苑」。當初悉達多太子出離皇宮,淨飯王派了五個大臣來找他回去,但是太子不回去,所以這五個大臣就跟在太子身邊。但是,先是有三個人受不了太子的苦行,離開了;後兩個人則因為佛看到修苦行沒有出路,接受了牧羊女的羊奶,因而看不起太子,也離開了,然後就到鹿苑修外道。佛陀在過去世中曾經發過大願,成道以後,先度仇人。一觀照,這五個人都是。
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諸法寂滅相」,是講阿羅漢的「人我空」。「不可以言宣」,是指不可以用世間人的那種邏輯思維來理解;但是呢,可以用佛的智慧語言來表達,這個時候叫「轉識成智」,轉文字為般若。千萬不要誤解——因為「寂滅相」不可以言宣,我們只能盤腿坐在這裡,這是修外道禪定的一種藉口,認為這就是「寂滅相」,只有透過這種禪定才能見性。那麼這種禪定的最後到底能不能見?能見。可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你很難通得過。娑婆世界眾生耳根特別靈,可以從佛的語言文字中悟到這個道理。所以這個「方便力」就是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用打比喻來表達。
為五比丘說:其中一個最熟悉的就是憍陳如,為《金剛經》中的歌利王。挖佛的眼睛,割佛的耳朵的那個暴君。這五個基本都是王親貴族,是佛的第一批剃度弟子。
是名轉法輪:佛正式開始講經說法。在第一說法時期,佛是在定中與天人和菩薩大眾說法,講了《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說法時期講了《阿含經》等。
便有涅盤音:佛僅僅是把「苦、集、滅、道」這個法輪轉了一下,直話直說,也沒有打比方,也沒有勸導,也沒有示現什麼神通相,那個憍陳如比丘當下證四果羅漢。所以憍陳如有一個外號,叫「最初解」,也叫「解本際」。小乘法是這樣,大乘法更是如此!當時他證到四果羅漢,有沒有當下就飛掉啊?所以,並不是說死了以後燒成了舍利子就是往生,往生成佛都是活著成就。現在修淨土法門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認為死了以後才叫「往生」,你要講活人「往生」,他可能認為這是不吉利的。
及以阿羅漢;證到四果羅漢,就是證到涅盤。這種涅盤叫「有餘依涅盤」。法僧差別名:四聖諦就叫「法」;現在正式有了修行的團體,四個人以上,連佛就六個人了,就叫「僧」——在傳統佛法裡「僧」是表修行人團體組織,不管是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還是在家人跟出家人合在一起也好,四人以上的團體組織就叫「僧」;差別名,就是種種的名相概念了。說法主就是「佛」,聽法的人就是「僧」,佛所講的話就叫「法」,這叫佛法僧。然後什麼涅盤啊,阿羅漢啊,是不是都來了?
從久遠劫來,贊示涅盤法,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從久遠劫來」,是佛在這裡為後面〈如來壽量品〉埋下伏筆。可是阿羅漢呢,他明明都聽到這個法,可當成耳旁風,到最後還是懷疑:佛啊!你才成佛幾十年,怎麼培養了無量百千萬億的大菩薩?如果在這時聽經認真的話,他就知道:佛是「從久遠劫來」啊!「我常如是說」:這裡的涅盤法包括小乘涅盤、中乘涅盤、大乘涅盤,通小通大。前者為方便說,後者為究竟說。
舍利弗當知,我見佛子等,志求佛道者,無量千萬億。
鹹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曾從諸佛聞,方便所說法。
我即作是念。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今正是其時。
舍利弗當知,鈍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不能信是法。
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
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
如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 ,我今亦如是,說無分別法。
諸佛興出世,懸遠值遇難。正使出於世,說是法復難。
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能聽是法者, 斯人亦復難。
譬如優曇華,一切皆愛樂,天人所希有,時時乃一出。
聞法歡喜贊,乃至發一言,則為已供養,一切三世佛。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