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譬喻品第三(1 / 1)

我當為說怖畏之事,此舍已燒,宜時疾出,無令為火之所燒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諸子:汝等速出!父雖憐愍,善言誘喻,而諸子等,樂著嬉戲,不肯信受,不驚不畏,了無出心,亦復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舍,云何為失:

這就麻煩了。長者直言相告:這個屋要倒了!外面火要燒了!有大火啊!可這些小孩子呢,什麼叫房子,什麼叫火,什麼叫燒都不懂,就等於是「對牛彈琴」。所以佛如果一開始對小乘人講——天啊、雲啊、雨啊、霧啊、泥巴瓦塊啊,都是我們一個心變出來的——他聽不懂。所以佛以三乘法步步引導。

但東西走戲,視父而已:仍然是麻木不仁,看著老子傻笑。比喻佛在當年講《華嚴經》時,二乘人根本就不知道佛在講什麼東西,風馬牛不相及。所以佛以後才轉入從小乘開路。如果講《法華經》和《楞嚴經》呢,那更是雲裡霧裡了。這裡「視父而已」還帶有「依人不依法」,有一種法愛,相似於世間的一種情執。就跟佛在《楞嚴經》問阿難:你怎麼想起要出家啊?阿難怎麼講啊?我看你長相太莊嚴,所以我跟你出家。如果佛是個醜八怪的話他怎麼也不會出家,這幾千年以來,特別是當下我們許多修行人都是「視父而已」。看看是什麼世界級的大法師?是不是那些八九十歲的老佛爺?在這方面執著,叫「視父而已」。佛就知道眾生的弊病,提前告誡「依法不依人」。可是有幾個人聽佛的話呀?

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舍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

正言正語,諸子卻無動於衷,故佛以種種方便引導,不是佛要講,是為眾生而設。

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佛以「意輪」鑑別眾生根機利鈍,而投其所好,觀機逗教。而告之言,這是「口輪教誡」。

汝等所可玩好:這裡好念「hào」,指愛好,指喜歡玩的東西。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當小孩子一樣哄,你現在不出去拿,你拿不到不要怪我。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在《法華經》叫「三車喻」。「羊車」呢,比喻聲聞,羊一般只顧自己的,力量也很小,膽子也最小;「鹿車」是比喻中乘,中乘人比小乘人心量要大,鹿族特別能維護自己的兒女和同類,但是它膽子也很小。

古代的呂洞賓一次打獵時,射死一隻小鹿,那個母鹿如驚弓之鳥,一跑猛跑了一百多步。但呂洞賓很刁,他還躲在那裡不動,看看老鹿回頭不回頭。如果羊的話,不會的。所以表鹿有慈悲心,它的境界比羊高,比喻辟支佛的根機比阿羅漢的根機深,阿羅漢他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呂洞賓看到鹿回頭以後,看了一個時辰,那個老鹿一動也不動。他感到奇怪,跑過去一看,老鹿已經死了。把鹿剖開以後,它的腸子一寸一寸地都斷裂了。你想這個鹿的慈悲心到何種的程度啊?看到自己的兒女被殺害了,就是肝腸寸斷吶!有些人連畜生都不如,你根本沒有辦法理解;有些人是不可思議地慈悲。所以呂洞賓把弓箭折斷,開始修行,最後皈依佛門修正法。

「牛車」,牛比鹿或羊力量都大,牛腳踏實地,這是比喻菩薩道,是「權教大乘」。後面的把三車歸於一,歸於「牛車」,那個「牛車」就不是這裡的「牛車」,那是「實教大乘」。

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你不是想玩車子嗎?趕快出去。以此將其哄出火宅。佛以三乘法來分別教化眾生,令眾生各投所好。各人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都能成就。

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

適其願故,是指當時能夠適合各人的根機;心各勇銳,就在對機的前提下,對這個法門生起信心;互相推排,也是進一步解釋各自投其所好;競共馳走,觀照為「入修道位」;爭出火宅,先後證到一定的果位,出了火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