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譬喻品第三(4 / 6)

佛見此已,便作是念:我為眾生之父,應拔其苦難,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

這都是方便說,一切眾生都是一個人。佛在這裡恆順眾生的心態,欲用因緣法來感動眾生。「拔其苦難,與無量樂」就是究竟成佛,仍然強調諸佛出世本懷是「唯以一大事因緣,開示眾生悟入佛知佛見」。所謂三乘法並沒有真實的實體,全是方便說,目的就是要給眾生無量樂,「無量樂」只有成佛。

令其遊戲,又是講「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見道以後,修任何法門都能成就;成佛以後可以現無量色身三昧來教化眾生,遊戲三界。

舍利弗,如來複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於方便,為諸眾生贊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眾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諸眾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為三界火宅所燒,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佛真可憐,再三表白自己。因為眾生會有一種誤解:你既然說只有《法華經》是了義的,那為什麼不開門見山直接講《法華經》呢?佛講他的苦衷,什麼苦衷啊?如果我不用方便法,直接講「佛知佛見」,眾生不能成就。為什麼?因為眾生苦惱,習氣太重,決定了他的心量很小。

舍利弗,如彼長者,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濟諸子火宅之難,然後各與珍寶大車。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為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而作是言: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勿貪粗弊色聲香味觸也。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汝速出三界,當得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汝等但當勤修精進。如來以是方便,誘進眾生,復作是言:汝等當知此三乘法,皆是聖所稱歎,自在無系,無所依求。乘是三乘,以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而自娛樂,便得無量安隱快樂。

這段是佛來以法對照上面的譬喻。雖然「身手有力」,但是派不上用場。

但以殷勤方便,勉濟諸子火宅之難:這個「殷勤方便」就是比喻佛講了小乘、中乘、不了義大乘無量之法門,與上面種種的「方便、因緣、譬喻」,「羊車、鹿車、牛車」相對照。「勉濟」就是先解決眾生當務之急,先用小法安頓,然後再導歸大法。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力無所畏」指佛之智力。但此時用不上。

但以智慧方便,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這個「智慧方便」無非人、天、聲、緣、藏、通、別前七種方便,無非「苦集滅道」、十二因緣等等方便,這都是引導法門。為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這裡的「佛乘」屬於權教菩薩的法門。

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這裡是大聲疾呼:你們要看破放下,不能執迷不悟,執著在三界這種「名聞利養」。勿貪粗弊色聲香味觸也:此五種浮塵就是六道凡夫所貪之「名聞利養」。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如果貪著名聞利養,便產生法愛情執,這是講六道眾生受苦之因,它屬於「集諦」。「所燒」就是六道眾生的苦報,這就是「苦諦」。

汝速出三界,當得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這裡的「三乘」可說為「滅諦」。三乘既可以得到阿羅漢小乘果位,又可以得到辟支佛中乘果位,又可以得到這個不了義的大乘菩薩果位。佛講這三乘法的時候,都講這個法是第一,這個法可以成佛,這是安定人心之方便說。佛不這樣說不足以引導眾生,但卻使很多小智之人以此執著而拒絕學習了義大乘。汝等但當勤修精進,這是「道諦」。注意,這個「苦集滅道」四聖諦一般說為小乘法。

如來以是方便,誘進眾生,復作是言:汝等當知此三乘法,皆是聖所稱歎:「聖所稱歎」就是下面比喻中講的「玩好之具」,在當時這種稱歎都是方便說。

自在無系,就是「無漏無礙」。無所依求,就是所作皆辦,不受後有。阿羅漢再也不會漏到六道輪迴;明心見性的菩薩再也不會漏到「方便有餘土」。真正的「無所依求」只有究竟圓滿成佛。

乘是三乘,以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而自娛樂:三乘有無量法門,在不同的境界上也可以說為「無漏」,說為「覺悟」,說為「禪定」。

「根」即「五根」——信、進、念、定、慧;「力」即「五力」;「覺」即「七菩提分」;「道」即「八正道分」。(詳解請看《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禪定」:有凡夫禪,有外道禪,有出世間禪,有世出世間禪,有如來禪……無量的禪定。所謂「禪定」,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