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草喻品第五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眾生欲,種種說法。
如來尊重,智慧深遠。久黙斯要,不務速說。
有智若聞,則能信解。無智疑悔,則為永失。
是故迦葉,隨力為說,以種種緣,令得正見。
破有法王:也是佛的一個別號,「有」即煩惱習氣,一般觀照為三界六道之有。「三界」即欲界、有色界、無色界——無色界是四空天,有色界是十八層天,而在欲界裡面就具足六道。「九有」呢,四禪天、四空天,這是「八」,然後把欲界六天以下歸為一個「有」,是名「九處」。也有的更詳細,把它分為二十五個有:「四洲、四禪、四空、四惡道、欲界六天」——加起來是二十二;然後加上「無想天、大梵天、五不還天」,總共二十五,每一個「有」都有具體不同的特徵。其實真正來講,不僅是破這二十五有,還包括「塵沙煩惱」、四十二分「無明微細煩惱」。那麼這裡的「破有」呢,不能按照藏教、通教的「破有」來解釋,我們要按照圓教解釋,「破有」是「即有即空」,包括「破空」。如果執著「空」是不是也是一種「有」?「即空即有」就是「破有」,既破了有又破了空;破有就是立空,破空就是立有,是不是「即空即有」啊?
如來尊重,智慧深遠,久默斯要,不務速說:「尊重」,是採取慎重的態度。「久默斯要」:「默」是權衡思維,考慮很長時間。「不務速說」:「務」是追求之義,不追求當下就把「如來藏」真理來開示,要有個引導。比如說,我們要勸導一個抑鬱症患者,你別講:「哦,你這樣下去你很快要得病的,要死的,要下地獄的。」你把人家說得嚇死了。你要慢慢地開導:「你心裡一煩惱啊,你這個心肝五臟六腑都在生煩惱,對身體不利。」他是不是就容易接受了?幫助同修,你不要動不動給他來個「當頭一棒」。當頭一棒要看機緣。如果這個人基本上成熟了,你當頭一棒能夠把他馬上就打醒了;接受不了的人他惹不起你,他躲得起。
有智若聞,則能信解;無智疑悔,則為永失:看前面〈譬喻品〉講到的,懷疑、輕慢《法華經》以及受持《法華經》的人有何罪過。
是故迦葉,隨力為說,以種種緣,令得正見:迦葉,我告訴你呀,我總是隨力說法呀。隨眾生之力,隨眾生根機。
迦葉當知,譬如大雲,起於世間,遍覆一切。慧雲含潤,電光晃曜,
雷聲遠震,令眾悅豫。日光掩蔽,地上清涼,靉靆垂布,如可承攬。
其雨普等,四方俱下,流澍無量,率土充洽。山川險谷,幽邃所生,
卉木藥草,大小諸樹,百穀苗稼,甘蔗蒲萄,雨之所潤,無不豐足。
乾地普洽,藥木並茂,其雲所出,一味之水。草木叢林,隨分受潤。
一切諸樹,上中下等,稱其大小,各得生長。根莖枝葉,華果光色,
一雨所及,皆得鮮澤。如其體相,性分大小,所潤是一,而各滋茂。
大雲:是表佛的慈悲心。起於世間:是為了服務於世間,度化於世間。遍覆一切:佛證「同體大悲」,以平等心供養一切眾生。慧雲含潤:是解釋「雲」。慈悲心裡具足無量的智慧,為「慧雲」;「含潤」,表佛法甘露能夠普潤眾生。電光晃曜:「電光」表法理法義。聽經聞法,明白一個道理,破除一個煩惱知見,這就是「光」。雖然有光,你有沒有看到啊?
現在有些人問難:既然明心見性了,你們有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說法?智者大師看到了。那我們現在有必要把這個公案來解釋。如果講智者大師當年靈體出殼看到靈山法會,這樣解釋,你是誹謗智者大師!連鬼神都能看到。佛在《金剛經》講得非常清楚: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所以智者大師見到佛在靈山說法,一定是明白風雲雨霧、泥巴瓦塊,無一不是靈山法會。佛在《楞嚴經》也指明,看到毗盧遮那佛在天光臺上「千佛圍繞,千朵蓮華」,這都不是明心見性。你如果執著了,必定走火入魔。
雷聲遠震:是表法力。前面是表法義,明白了「義」,法當下就是「力」。這是為什麼我明白大法,有石破天驚之感慨呀!令眾悅豫:這是表法用。法義、法力、法用,它的作用使我們「悅豫」。我們得到了「解脫知見」。
日光掩蔽:日光是比喻佛光。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是不是把煩惱習氣隱蔽了?以此比喻,是具體地分析它法理法義的用處。地上清涼:當下得到身心解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