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藥草喻品第五(4 / 8)

一個不漏;「洽」是融洽、滿足之義。老天爺下雨絕對不會說:「這個地方太乾,多給它下一點。這裡有水,就不要給它下了。」它是平等供養,好好理解。「雨」和「土地」一樣表圓頓大法,它是平等心,下面的這些樹木花草根機不一樣。

小根小莖,小枝小葉,中根中莖,中枝中葉,大根大莖,大枝大葉,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這段經文呢,是把小中大之根莖葉來分別來對照。所謂「根」,表信、信心;「莖」表戒律;「枝」表定力;「葉」表智慧。所以「根莖枝葉」表信、戒、定、慧。戒定慧由「信」而有,無「信」不立。佛法大海,唯信能入。這裡的「小」是比喻人天道;「中」是表二乘阿羅漢、辟支佛;「大」呢,表菩薩。

這一段經文是比喻一切的有情無情眾生。老天爺下雨,是比喻佛對一切萬法開示「如來藏」真義。下雨是平等供養佛法,比喻佛在天人大眾之中一音說法,教化眾生,都是以平等心法供養。而下面講「隨上中下,各有所受」,雖然佛平等心供養,但是眾生根機不一樣,所以它所接受的那種情況也不一樣,這就是叫我們要把持好我們的心態。

一雲所雨: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從質量講都是一樣的,要甜都是甜的,要鹹都是鹹的;一個從數量來講,降水量都是一樣的,這叫「一雲所雨」。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華果敷實:這個「種性」,如果從樹木花草來講,根莖力量大小各有不同,是表各人用心都不一樣。由於性質不一樣,它生出來的顏色一樣不一樣?大小形狀一樣不一樣?可是老天爺供養的雨是不是一樣吶?有智慧的人就應該明白了。「華」就是開花;「敷」是成就;「華果敷實」就是講成就了事實。

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同樣一塊土地能長出各種不同的樹木花草。土地是平等的,雨也是平等的。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共一個阿賴耶識,(以氣球手套示之)所有的東西是不是從這裡(氣球手套的空心)生出來的?這個拇指又短又胖,小拇指又小又瘦,是不是皆由「一地所生」吶?我們各人的第七識是不是都共一個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有沒有任何的國界障礙?什麼眾生都有,你是不是自己可以自由地選擇啊?為什麼釋迦牟尼他能成為釋迦牟尼?為什麼我們就是眾生?只看你怎樣選擇。我們當初平等地出來,平等淪為眾生,那麼現在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化現成肉身佛,是不是又平等地教化我們吶?可我們在生生世世的遭遇平等不平等吶?那不平等是我們自己的問題,還是佛菩薩的問題呀?所以佛法裡講「命自我立」呀!佛法是平等供養,我們的根機都是一個根機,這就看各人用心。這個法可重要啊!所以透過看〈藥草喻品〉,你就應該懂得怎樣用好佛法這個藥草來治你的病。從「本」是「一地所生」,從「末」是「一雨所潤」,每個人都具足平等的條件。所以佛菩薩隨時在接引我們,主意就由我們自己拿。如果明白這個道理了,你高枕無憂。

而諸草木各有差別:同樣修行人,也各有差別。《法華經》第十七品講的,同樣聽了〈如來壽量品〉,有人證到初果羅漢,有人證到住位菩薩,有人證到迴向位,有人證到十地位,還有證到等覺。可不一樣吶!

迦葉當知,如來亦復如是,出現於世,如大雲起。以大音聲,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羅,如彼大雲遍覆三千大千國土,於大眾中,而唱是言:我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盤者令得涅盤,今世後世,如實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

佛證金身,他把自己大說小說已經自在無礙,這就顯示佛的威力。我是「如來、應供、正遍知」,你們還不趕快過來聽我說法?該強的時候很強。該軟的時候呢,就好像跪下來求我們:「《妙法蓮華經》好啊!你不聽我的話你要吃虧啊!」佛軟硬兼施,用心良苦,無非就是叫我們來聽經聞法。

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盤者令得涅盤:你看,斬釘截鐵,絲毫沒有拖泥帶水。如果我們現在這樣講,你來讀《法華經》,明白「如來藏」的道理,就是「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盤者令得涅盤」,這是對應「苦、集、滅、道」四聖諦而言。「未度者令度」,令其離「苦」;「未解者令解」,令其明白所受苦之「因」,知道了因就會有對治的辦法;「未安者令安」,安於正法,安於「道」諦;「未涅盤者令得涅盤」,就是「滅」諦。你明白一個「妙法蓮華」,這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