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化城喻品第七(1 / 7)

化城喻品第七

爾時,五百萬億國土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西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即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其所散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其菩提樹高十由旬。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因為他在東方,所以是不是要到西方去啊?馬上西方的梵天王又要到東方去。

推尋是相:調查研究這個情況,前面的這些屬於天龍八部。

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對這個「菩提樹」,許多人非常執著。佛證金身法身,何處不是菩提樹?何處不是金剛臺?「菩提樹」就是表佛成就了,示現莊嚴相。

散華如須彌山:「散華」是表因,「須彌山」是表果,即因即果。這句話是講:你用什麼心,就得什麼果。

各以宮殿,奉上彼佛:天人的宮殿心裡想了就有了,不足為奇。你說佛需要那麼多宮殿幹什麼?「宮殿」是表心,以心來與佛道交感應,求佛慈悲傳法。

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希有,難可得值遇,具無量功德,能救護一切。天人之大師,哀愍於世間,十方諸眾生,普皆蒙饒益。我等所從來,五百萬億國,舍深禪定樂,為供養佛故。我等先世福,宮殿甚嚴飾,今以奉世尊,唯願哀納受。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唯願世尊,轉於法輪,度脫眾生,開涅盤道。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

世雄兩足尊,唯願演說法。以大慈悲力,度苦惱眾生。

你看這個「舍深禪定樂」,就知道天人是幹什麼了,天人就是坐禪定的,並不是電視上演的天天載歌載舞。天人修行也非常用功,禪定之樂勝過夫妻之樂一百萬倍。世間這一點點的快樂,算什麼東西啊?就是天上的這種禪定之樂,佛還把它說成是「三界火宅」。他雖然快樂,可他在快樂的同時就有擔心,生怕一旦失去。除了佛出世間宣講佛之正法,他認為來學佛能得到更大的福報,願意把這個禪定快樂舍下。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在天上有無量的樂,但你聞不到佛名是最大的痛苦;在地獄裡受苦,你能聽到佛的名聲,比在天上受快樂卻聞不到佛名,都要福報大。《法華經》是如來全身,你見《法華經》之名、聽《法華經》之理,就是看到肉身佛、法身佛、報身佛,三佛全在。學《法華經》就是明白什麼是佛。你可不要以為就是那個肉身佛才是佛。你這樣執著的話,佛講你是走火入魔,是行邪法。

可現在就是有些人來質問我們:你明心見性了嗎?你看到佛在靈山會上說法了嗎?他用走火入魔的境界來質問。佛在《法華經》講得很清:能聽懂《法華經》就是見到我,就是見到舍利弗,就是見到比丘大眾。你能聽懂《法華經》就是見到了。我們讀懂了《法華經》是不是時時、事事、處處都是靈山會上佛菩薩在說法呀?要明白這個道理啊!兩千年前那個靈山會說法,鬼都能見到,有什麼了不起?他明心見性了嗎?

越是真理越簡單,我們見到蘋果都叫見佛,簡單不簡單吶?就是太簡單了。時時、事事、處處無非道場,無非諸佛法身真常,一定要刻骨銘心明白這個道理。明白「如來藏」道理之前看到泥巴瓦塊,跟明白「如來藏」道理之後看到泥巴瓦塊一樣不一樣?不一樣啊!同樣的境界就在於你用心不同。同樣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可以分出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的境界,是不是?只在於他用心的不同。你即使在外面打工,明心見性前後,打工的價值一樣不一樣?你就是當老闆,在明心見性前後對員工的看法一樣不一樣?過去是我的員工,現在是我的祖宗、是我的佛,就是我。到最後老闆變成為員工在打工,是不是?我在這裡奮鬥,雖然賺了你們的錢,我的目的是為了供養更多的眾生、弘揚佛法,就是不一樣。沒有哪一件事不在道中,只看你會不會用心。明心見性前後你回去看到小外甥抱起來一樣不一樣?這個時候你就知道這個東西: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知道嗎?你跟他逗著好玩,就是在開始給他傳法了。

唯願世尊轉於法輪,度脫眾生,開涅盤道:這個「開」是不是講「涅盤道」當下就在?世雄兩足尊,唯願演說法:「兩足尊」,對應為如來十號的「明行足」。「兩足尊」就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