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來看,人均壽命最低是十歲,最高是八萬四千歲。人壽自八萬四千歲,每百年減一歲而至十歲,後自十歲每百年增一歲而至八萬四千歲,一增一減為一「小劫」。二十個小劫為一個「中劫」;四個中劫也就是八十個小劫,為一個「大劫」。這個大劫的時間來講,說法不一。有的說為幾十億年;有的說為百億、千億、萬億年。所以這個「六十小劫」我們可以籠統把它說為萬萬億億年。後面在〈見寶塔品〉也出現這種情況,一講法就是萬萬億億年,佛也不離座,聽經的人也不離座。
「身心不動」:這是表道交感應,佛、法、僧圓融為一體。感覺呢?「謂如食頃」:「食頃」是說一餐飯的功夫而已。不可思議啊!我們前面講了,對於白天黑夜的感受都是一種錯覺;那麼對於一年、十年、百年這種感覺,還是錯覺。時間是我們的妄想,在佛法裡叫「同分妄見」。另外呢,當年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說法,也是一坐幾億年,大家感覺一個時辰而已;佛把法華會開完以後,這個地球已經過了百千萬億年,當我們地球人醒來的時候,以為只過了昨天一個晚上。因為大家都在同分妄見中。你們能不能聽得懂這個法呀?這是真的。
諸佛之所以是諸佛,諸佛活在一念;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凡夫活在過去現在未來,活在大小多少、皮肉筋骨、名聞利養當中。所以從這個「六十小劫」與「謂如食頃」,我們作如是的觀照,由時間到空間,由時間、空間到萬法,都是我們的心在執著而已。我們這個心很奇妙,你執著什麼,它就是什麼。
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這就是整個法會磁場的力量加持,很重要。我經常跟一些同修講,你看光碟比不看要強,但是你看十遍光碟不如現場聽一堂課。因為我們看光碟的時候容易走神,這個開門拿東西,那個跟你講講話,喝杯茶,還嗑嗑瓜子……往往在關鍵的時候,一念分岔,你得不到真實受用。有些同修講:「師父啊,我喜歡聽你講經,我本來是尿頻吶,現在都沒有了!憋得難受也不知道了。」為什麼?他契入了境界。
日月燈明佛於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眾中,而宣此言: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盤。時有菩薩,名曰德藏,日月燈明佛即授其記,告諸比丘:是德藏菩薩,次當作佛,號曰淨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佛授記已,便於中夜,入無餘涅盤。
這是諸佛的規矩。涅盤之前宣講《法華經》,否則是白來一次。這無異於世間人「臨終遺囑」。講了《法華經》以後,宣告拜拜!這是我最後的交代。這裡排列得很好玩。
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眾中,而宣此言:「梵」一般地是指印度外道修行人。「魔」呢,波旬及其徒眾。下面才有「沙門、婆羅門」,然後「天、人」。把修正法的四眾弟子、天、人排在外道邪魔之後,這是不是《法華經》的良苦用心吶!可是在其它經典裡,佛講對那些外道邪魔恨得咬牙切齒;在這裡呢,一反常態。好人、壞人是誰呀?都是自己呀!
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盤:一般地來說,佛出世是在午時十二點,那麼滅度就是選擇在夜裡子時十二點。都是表中庸之道,是表萬法的一個標準。諸佛的一言一行都有深刻的含義,我們要當心。他其實也可以上午,也可以下午。但他一定要選這個時候來示現,也表現了佛的去留自在。準時,說什麼時候就什麼時候。大家都是千篇一律地來示現,否則就不能叫表演涅盤,表演生死。
我們之前講了「四種涅盤」。把「涅盤」的含義搞明白,你當下成佛。《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就是講「示現涅盤」的問題,開示眾生「無生法忍」。明白這個道理,跟著後面第十七品佛就告訴彌勒菩薩,無量眾生證到了阿羅漢、辟支佛乃至地上菩薩、十地菩薩、等覺菩薩。成佛到底容易不容易呀?
時有菩薩,名曰德藏,日月燈明佛即授其記:「授記」有兩種功德:一者「現量功德」,二者「比量功德」。「現量功德」,是從授記時開始,你就得「不退位」果報。比如說你現在是人道聽法,明白「如來藏」以後,你生生世世不會退轉於人道。不僅不退轉於人道,比如你所有的功德加起來是七十分的話,那你從現在開始往後,比如到了明天、明年,你只會七十分八十分往上漲,絕對不會降到六十九分。「比量功德」呢,在若干千萬億年以後於某某佛土成究竟之佛。
特別是見道之人,他生生世世只會越來越圓滿。嚴格地來講,「授記」是自己給自己授。佛不能讓你成佛,只有你自己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