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安樂行品第十四(1 / 6)

安樂行品第十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有菩薩,於後惡世,無怖畏心,欲說是經。應入行處,及親近處,

常離國王,及國王子,大臣官長,兇險戲者,及旃陀羅,外道梵志。

亦不親近,増上慢人,貪著小乘,三藏學者,破戒比丘,名字羅漢。

及比丘尼,好戲笑者,深著五欲,求現滅度。諸優婆夷,皆勿親近。

若是人等,以好心來,到菩薩所,為聞佛道。菩薩則以,無所畏心,

不懷希望,而為說法。寡女處女,及諸不男,皆勿親近,以為親厚。

亦莫親近,屠兒魁膾,畋獵漁捕,為利殺害。販肉自活,炫賣女色,

如是之人,皆勿親近。兇險相撲,種種嬉戲,諸淫女等,盡勿親近。

莫獨屏處,為女說法,若說法時,無得戲笑。入裡乞食,將一比丘,

若無比丘,一心念佛。是則名為,行處近處,以此二處,能安樂說。

這段話特別體現出佛的慈悲心。初心菩薩你要想安隱說法,沒有恐怖心,沒有人來找你的煩惱,你要注意:從根本原則上來開智慧,把心安定下來,夾緊尾巴做人。這是特別保護初心菩薩,不至於才一開口就遭到許多人的圍攻。為什麼?有些法儘管你講的是對的,儘管你問心無愧,但是別人不能接受。

貪著小乘,三藏學者:就是指三藏十二部經,乃至把大藏經全部通讀個幾十遍、幾百遍,叫「貪著」。連佛法也不可以貪。你把「如來藏」道理搞明白了,什麼經你都不想讀,那是勞命傷財。你讀它幹啥呀?你自己講的一切話都是經文,都是經典,你耳聞目睹,看到的一切萬法都是三藏十二部經。

破戒比丘,名字羅漢,這都是些貢高我慢之人。你去教他,他比你學問還要高,你三句話沒有講完,他給你話把子堵住了,他炫耀他懂了什麼、什麼。所以特別是初心菩薩,這些人你不要惹他,打得贏就打,打不贏你就走。撿那些老實巴交的人。求現滅度:是指證阿羅漢果位。

諸優婆夷,皆勿親近:「優婆夷」是指在家的女居士,男居士叫「優婆塞」。屠兒:屠夫,殺豬殺羊的人。「魁膾」也是殺豬宰羊的人。「魁」是大的意思,「膾」就是劊子手。畋獵漁捕,為利殺害。販肉自活,炫賣女色。特別是初心人,不可以跟這些人接觸,防止你被他們拉下水,也防止別人造口業。你有足夠的道行,你可以去度他們。

諸淫女等:是指妓女,前面的「炫賣女色」一般地是指歌伎,賣藝不賣身。莫獨屏處,為女說法:不要一男一女在一個地方。「屏處」就是說把門也關了,窗戶也遮了。佛法裡有嚴格的規定,實在有必要在一起,應該是亮門、亮窗。「為女說法」:為異性說法。如果女為女說法、男與男說法,沒有這個規定。

入裡乞食,將一比丘,若無比丘,一心念佛:出門必須兩人以上。男的就帶比丘,女的帶比丘尼。不可以一男一女在路上走路,年齡懸殊的又當別論,有的一男一女,老人們你還要扶扶他;或者一大一小,小孩子你要牽著他。

又復不行,上中下法,有為無為,實不實法。亦不分別,是男是女,

不得諸法,不知不見。是則名為,菩薩行處,一切諸法,空無所有。

無有常住,亦無起滅,是名智者,所親近處。顛倒分別,諸法有無,

是實非實,是生非生。在於閒處,修攝其心,安住不動,如須彌山。

觀一切法,皆無所有,猶如虛空,無有堅固。不生不出,不動不退,

常住一相,是名近處。

這裡是講在法門裡種種的分別。不行:是不要去分別。上法,指別教;中法,是通教;下法,是藏教;而圓教包容萬法,萬法都是一個念。你如果不把這個道理講清楚,你講這個法不行,那個法不行——你是謗佛謗法!有為無為:所謂「有為法」,執著於事相而昧於理性;所謂「無為法」,執著於理性而昧於事相。佛以「性、相」方便引導,其實是一。實不實法:「實法」就是唯「一心三藏」;「不實法」就是權教法、方便法,我們既不能執著實法而輕慢權法——沒有權法怎麼能到達實法?又不能執著權法而不顧實法。權法是手段、是道路,不可作為寶所。

不得諸法:就是「無所有性」。一切萬法跟剝芭蕉樹一樣,剝到最後都沒有真實的實體,那怎麼來的?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不知不見:這是講初心菩薩想安樂傳法的一個原則:保持清淨心。「不見」就是視而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