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講我不給你授記啊?後面佛就專門解釋了:你可不要誤解啊!都要授記嘛。先總說一切聲聞皆已授記,不是已經說過了嗎?說既然這樣,我就專門給你提一下。
這個「一切眾生喜見」與前面的「波闍波提」有關係。「大愛道」是不是「一切眾生喜見」吶?這位菩薩以其特有的慈悲心,在生生世世來成就自己的道行。當然這一定是在明心見性的前提之下,根據自己所習慣的那種修行次第來成就自己。這個時候無量法門皆得成就。
這裡有個「大法師」的概念,需要幾個條件:
一者,善知法義。首先要善知《法華經》《楞嚴經》之義。最好能夠熟讀乃至背誦。特別是對已經明理之人,每背誦一次你會心潮澎湃。
二者,能廣宣說。第一:你要對一切人說法,根據不同的眾生根機都能引導到如來藏,這是對人;第二:對一切法,你隨拈一法,都能解釋為阿彌陀佛。
三者,處眾無畏。不管面對什麼樣的眾生,不管多少人在場,你心裡一點點都不害怕。你胸有成竹,他講什麼樣的話你都能把他引到正題上來,叫「處眾無畏」。
四者,巧方便說。也可以說為「能廣說法」。「巧方便說」:在哪裡說哪裡。站在地球上說地球,在飛機上說飛機,看到飛來一隻鳥就說鳥,看到前面有塊石頭就講石頭,告訴他什麼叫「如來藏」,什麼叫「阿彌陀佛」。這個法叫「聞一悟千,舉一反三」,「三」和「千」都是無量。你只要把「如來藏」道理搞明白了,千變萬化你都能對答如流。
五者,無礙辯才。這也是在說明怎樣「巧方便說」。面對那些先入為主的菩薩,乃至歪門邪道,他故意問難你;你用「如來藏」大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是佛法也有規定,對這種人可以拒絕回答。
師父的《過五關度六將證菩提》,就是被別人問難逼出來的。本來計劃七天講一部《心經》,結果講了三天才講「是諸法空相」,沒有辦法講吓去。提問一個接著一個,他們都是有備而來。到第四天我不講經,歸納了六個問題,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透過,叫他們打妄想都沒有機會。明白的把手舉起來,他的思路跟著我的腦袋轉。那兩個多小時,連喘氣的聲音都聽得到。到最後呢,最厲害的一個人半路就溜走了;最厲害的第二個人跪下來哭了:「師父啊,你能不能原諒我?」我說:「你成了菩薩,我高興都來不及,還有什麼原諒不原諒吶?」這是真的。就在安徽師範大學啊!都是些高階知識分子,多年研究佛學的人。
我們真應該要感恩這些菩薩,是他們逼出來的。我過去成就一場法會,少說也要一個禮拜。那麼現在根據實戰情況,兩個小時就能成就人。
六者,法隨德行。雖然我們講「依法不依人」,但是法靠人傳。你德行好,同樣講法,效果不一樣。「身教重於言教」。凡是登臺講經的法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學生不可以去評價老師的長短;但作為老師要懂得自尊自重,各人修各人的功德。德行好的人,同樣的法講出來,分量不一樣。他可以得到靈感爆發,他可以現身說法教化眾生。他講出的法充滿著慈悲心,充滿著智慧,因為他心量開啟了。那麼對下面的影響,你這個人在群眾中威信比較高,你同樣講一句法效應不一樣。
七者,威儀具足。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行住坐臥皆有威儀,也是必要的。「相隨心轉」,你的言語行持有不可思議的攝受力,叫「佛光普照」。有道行的人不管走到哪裡,不用開口,人家就知道這個人來歷不凡。不需要去推銷自己。這不是裝模作樣所能取得的。
想成就大法師,要紮紮實實用功。你慈悲不慈悲?平等不平等?智慧不智慧?一定要全心全意弘揚如來家業。為一切眾生連我們的生命都可以犧牲,應該提高到這個高度。江山、美人、金錢、財寶、生命都可以放下。如果必要的時候,為了證明佛法真理跳火海!為如來家業做犧牲都願意,就這麼簡單。我們問問自己能不能做到。
八者,勇猛精進。就是像常精進菩薩,一心一意只想著怎樣來弘法度生。眾生有請,菩薩必到;而且還要做「不請之友」——當菩薩就是要求眾生來接受我們的幫助,這就是菩薩的道行。
九者,身心無倦。色身不累是不可能的。但越是感到疲倦的時候,你心裡越是心安理得。我把我的生命供養了眾生。要生歡喜心,所以叫「倦而無倦」。
十者,成就忍力。橫來正對,逆來順受。萬法都是「我」,哪有什麼忍不忍?有一個「忍」,你就已經落入了分別。根本不存在忍,想不到忍,這才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