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崔鬼河宛轉,織女牽牛夜相見。’”
汪天翼說道:“七夕最重要的風俗是乞巧。早在東漢時崔塞的《四民月令》中即有‘七月七日採葸草,設酒脯時果散香紛於筵上,祈請於河鼓織女’的記載。”
於博雯說道:“你們都知道精衛填海的故事,各朝代文人墨客都有描述精衛的詩文。
精衛雖然是一隻小鳥,卻含草木、小石塊要填平大海。刑天戰鬥失敗了,卻不服輸,仍要揮舞盾斧死拼。這是一種精神。”
鳳姐說道:“《山海經·北山經》記載:炎帝的小女叫女娃,在東海游泳時,溺水而亡。後變為小鳥起名精衛,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在發鳩山上,常銜木石來填東海。人們為什麼要稱頌精衛呢?精衛一位女性,不向自然屈服,不斷征服自然,頑強到底的精神,從而具有了永恆的藝術價值。”
汪天翼說道:“大家應該知道天仙般的美女董雙成吧,她是西周時代錢塘江畔的一名秀美少女,先祖是商朝的大官。董雙成極愛桃花,配以山中的芝草煉製成仙丹靈藥‘百花丹’,異香撲鼻。自食其藥後,乘仙鶴飛上天宮,做了西王母的蟠桃仙子。”
畫之筠說道:“宋代紹興初,道士董行元掘土得銅牌,有字雲:‘我有蟠桃樹,千年一度生;是誰來竊去,須問董雙成。’誰偷桃呢?就是那個叫東方朔的小賊。”
敫曉甜接過話頭說道:“張華的《博物志》卷八記載:漢武帝向西王母求仙藥,西王母指著漢武帝身邊的東方朔說道:‘此兒三偷桃矣!’《西遊記》第26回寫道:行者撞見東方朔笑道:‘這個小賊,這裡沒有桃子讓你偷吃。’東方朔答道:‘老賊,偷丹、偷桃的老手,你來怎的?’兩個都是偷桃的高手。”
畫之筠說道:“董雙成是蟠桃園的掌管,如果不是她的默許,量你東方朔有天大的能耐,也逃不脫董雙成的慧眼,別說偷三次桃,一次桃也偷不了。這裡主要是東方朔不但偷走了仙桃,也偷走了這美貌仙女的心。”
汪天翼說道:“民間相傳,有一位才女,名叫娟娟的愛情故事。大家是否聽說過?”
敫曉甜說道:“原來‘娟娟’是一個形容詞。是指女子姿態柔美的樣子。唐代杜甫《寄韓諫議》的詩中就提到了這個詞,我不記得詩的全部內容了,其中的幾句是:‘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美人胡為隔秋水,焉得置之貢玉堂。’還有宋代蘇洵《張益州畫像記》:‘有女娟娟,閨闥閒閒。’都是講女子的貌美如畫,文才出眾。”
於博雯說道:“西王母,即王母娘娘,其名聲廣播人間,文人墨客們也喋喋不休以詩詞、文章來傳頌她的事蹟。這個西王母到底何須人也。舊書上有記載的。葛洪《枕中書》記載:西王母是元始天王與太元玉女所生的天皇,
:()心情高爽鬧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