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孫贊說道:“此策自然能夠避免地方刺史、太守獨大,但會不會造成官員冗餘?”
李彥看了一眼公孫贊,公孫贊果然是財務大臣,馬上就想到了官員開支問題。
轉運使是大唐中期,唐玄宗時期開始的,到了北宋完善。
宋開始,為了防止地方權力過大,將地方權力切割成了四塊,轉運使的財政權就是其一。
事實上,也的確出現了冗官。
但李彥認為,大宋出現冗官,地方權力切割並非主因。
因為大明幾乎沿用了大宋對地方權力的切割之法,大明並未造成冗官。
“儘量收斂住即可,還不會因為一個轉運使,就造成冗官。朕知道國庫緊張,你不想擴充官員編制,但我們與魏國的戰爭才剛剛開始。魏軍正在重新部署,魏國朝堂現在正在爭議是否還要南下,我軍後勤壓力更大。”
“而且,戰爭時期,朝廷需要提高對天下資源的排程效率。轉運使就是朝廷伸到地方上的手,需要合理地排程地方財力為朝廷所用。僅僅靠鹽引法,遠遠不夠!”
例如接下來擴充軍備,需要大量鐵!
目前夏軍的披甲率是40%,李彥打算直接提到100%。
這就需要龐大的鐵礦資源。
例如火藥的繼續投入,需要大量的硝石。
這些都需要排程。
“是,陛下考慮的總是周全,臣自愧不如。”
“蘇常的新稅政草擬了嗎?”
公孫贊取出奏疏呈遞上去,道:“已經草擬完,不過在草擬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什麼問題?”
“這件事不知誰走漏了風聲,傳出去後,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官員強烈反對。”
“他們當然要反對,因為他們有很多田。”
李彥笑起來了,他覺得這件事越來越有意思。
現在是多事之秋,蘇常叛亂,魏國今年是否有南下的打算,暫且不明。
現在又要推出了這麼個新政。
再就是秦、宋、徐三州都被打廢了一半,需要大量的物資增援。
總之,有堆積成山嶽一樣的事情在等著李彥來處理。
“反對的意見非常大,人非常多。”
“不必擔心,要習慣,因為接下來一系列的新政,他們不但會反對,還會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