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之中,在日常的細微縫隙裡,閃耀著啟迪智慧的光芒。
陳十一常常暗自問自己:他真的有如同那些偉大科學家一般無私且純粹的思想境界嗎?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或許,在他心底深處,還隱隱存在著一股想要救世濟人的熱望,畢竟,哪個人在孩童時代沒有身披床單、幻想自己是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的純真過往呢?如果長大後這份初心未被歲月的洪流無情沖刷、依然倔強地留存於心的話。
然而,陳十一深知,自己遠沒有想象中那般純粹。他的內心有著七情六慾的羈絆,有著對功成名就若有若無的渴望,這些私心雜念如同細密的蛛絲,將他的靈魂與純粹的無私境界悄然隔開。
也正因如此,他始終被一團濃重的困惑所籠罩,始終無法理解,為何自己竟能在那一次次充滿荊棘的摸索探尋當中,鬼使神差地掌握了尼古拉?特斯拉曾經領悟到的神秘規則。
尤其是在研究那足以顛覆認知的星球磁場技術的漫漫長路上,腦海裡時不時就會毫無徵兆地蹦出一個個奇異至極的靈感,這些靈感就如同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精準無誤地指向星球磁場技術那深邃未知的領域。
那種感覺,仿若有一位早已將星球磁場技術吃透、玩轉於股掌之間的絕世高人,悄無聲息地入駐他的腦海,在關鍵時刻,用不容置疑的口吻,一字一句地告訴他究竟該如何抉擇、如何行動。
陳十一為了這匪夷所思的現象,苦思冥想了無數個日夜。
他把自己關在實驗室,對著滿桌的資料反覆推敲,試圖從過往的知識儲備、偶然的實驗發現中找到一絲線索,還原這靈感來源的真相。可每一次,他都只能在無盡的迷茫中碰壁,那些靈感就像是憑空而生,找不到絲毫邏輯起點。最終,身心俱疲的他,無奈地選擇了放棄這看似無解的探求,任由那謎團在心底深處繼續蟄伏。
既然想不明白,陳十一索性換了一種心境,懷揣著一份既莊重又略帶苦澀的使命感。
他想著,既然命運的奇妙安排讓自己擁有了先人的卓越知識,那便如同接過了傳承的火炬,先輩們未竟的遺願理應由他來扛在肩頭、奮勇前行。
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踏上了那條與先賢們同樣荊棘密佈卻又光芒萬丈的道路。他不再糾結於知識的來歷,只一心想著,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之光還未徹底熄滅之前,若能憑藉所學,為這混沌世間點亮哪怕微不足道的一隅,那便是他此生所能達成的最大價值了。
只是,隨著他一步步靠近那高深莫測的規則核心,他越發清晰且深刻地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如滄海一粟。
在浩渺無垠的知識宇宙與雄渾壯闊的規則力量面前,他仿若迷失方向的孤舟,飄搖不定。與此同時,他也越發透徹地瞭解到,科學家們千辛萬苦所獲取的、源自規則深處的珍貴知識,在現實運用中,有著諸多超乎想象的限制。
很多時候,這些知識並非僅憑一人之力便可輕易施展,個人的命運也並非能因之得到迅速改寫。就拿看似平實易懂的中醫知識來說,哪怕只是要治癒一場小小的風寒,也絕非僅憑醫者一人熟讀醫書便可成事,還需要各類草藥依據藥理精準配合,更離不開患者自身的調養作息。
陳十一深知,這便是以人類這脆弱且有限之軀,妄圖掌握規則力量所必須付出的 “代價” 吧。
它與真正純粹、至高無上的規則相比,存在著天壤之別。真正的規則,仿若那無形卻無處不在的神明,無需任何外在依仗,自由且順暢地執行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默默主宰著萬物的生滅興衰。而人類一旦涉足規則領域,哪怕只是觸及皮毛,便會發現,越是強大、越是精妙的規則力量,就越需要調動起世間形形色色的人、紛繁複雜的事物,讓它們相互協作、緊密配合,方能將規則蘊含的偉力真正釋放出來,否則,便只能望洋興嘆,空守寶山而不得其門而入。
在當今這個科技昌明、萬物互聯的時代,不妨想象一下那翱翔於萬里高空之上的飛機,它宛如一座鋼鐵鑄就的空中橋樑,神奇地賦予了人們突破地心引力、擁抱藍天的 “飛行” 能力。
然而,這般偉大壯舉的背後,實則凝聚了無數工廠齊心協力、分工協作的磅礴力量。從精密複雜的發動機製造,到輕盈堅韌的機身材料鍛造;從錯綜複雜的電子系統整合,再到符合人體工學的內飾精心裝配,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都離不開眾多專業工廠的深耕細作,如同一場規模宏大、配合無間的交響樂演奏,缺了任何一個音符,都無法奏響征服蒼穹的激昂樂章。
就拿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