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沉澱(1 / 3)

距邢承恩上島第二個月時,王海帶了一批人回來了,大概四百多人。

王進一直跟在身邊沒敢離開,只能派遣王海去將其餘人和家小都接來,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算是徹底上了邢承恩這條船。

這是好事,王進等人打過北伐,算得上是精銳,李六魁等人就要差上一些。

可李六魁他們海戰就要比王進精通,他們雙方私下交流過,陸戰十人打不過王進十人。

一旦到了海船上王進等人就要抓瞎,不是李六魁等人對手。

雙方這也算是互補吧,海軍和陸軍的苗子已經開始成型。

李六魁他們開始同邢承恩後買的奴隸學習大飛的操作,三角帆和中式帆還是不一樣的。

中式船和阿拉伯帆船差別挺大的,李六魁還有的學。

李六魁能成為島上人的老大,一個主要原因是他懂航海術。

宋代的海員已經懂得利用星體與海面的夾角來定位船舶所處的緯度。

宋人能夠橫渡印度洋而不是沿岸行駛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周去在《嶺外代答》中描述:“麻離拔國,自蘭裡發船,六十日順風,方到此國。”

裡面描述的蘭裡--麻離拔的印度洋直達航線,橫跨2500公里,所以說,宋人已經能做到遠洋橫渡。

蘭裡,今蘇門答臘島西北的亞齊。

麻離拔國,現今的亞拉伯島中部。

天文航海技術除了用肉眼觀測之外,宋朝人也開發了相應的儀器輔助觀測。

根據記載,南宋初年,有一個叫林之平(不是金庸小說裡的林平之)監察史,曾經提到過一種叫作“望鬥”的北斗七星觀察儀,這個觀測儀可以測定北斗七星的位置與高度,將星體的高度、夾角等資料進行量化,以計算船舶所處的緯度。

這個“望鬥”與明朝人馬懷德所儲存的“牽星板”機理相通。

大海茫茫,天氣好的時候,人們還能從太陽星辰中判斷方向,但若遇到風雨大作的天氣,就無法判斷方向了。

在大海中失去方向,後果有多嚴重,就算是未親身經歷過的人都可以想象。

於是宋朝人就把指南針帶上了海船,以航海羅盤和天文觀測結合作為方向判斷。

同時透過了貿易,將這一技術帶到了中亞和歐洲,引出歐洲所謂的大航海時代。

遠洋邢承恩還做不到,但是這個技術還是要普及的。

李六魁開始並不願意傳授,邢承恩不得已叫過他來,提點了一下。

“李都頭,我們現在有三條大船,你覺得我日後會有多少條船?”

“團練本事,小人不敢揣測,但幾十條船當不是問題。”

“好,就如李都頭所說有幾十條船,船上當有領航當頭之人,李都頭希望此人是平湖人還是我在外邊招募呢?”

“這……團練睿智,倒是小的著相了,幸得團練提點,小人知道如何做了。”

李六魁得了提醒之後,不在矜持,開始全心全意教授航海之術。

兩月之後,學習進度開始出現差異,接受能力強的編入加強班,伙食待遇提升,其餘人等還在普通班待著。

邢承恩宣佈以後每月一考,進步獎,退步罰。

如此一來,很多孩子不在摸魚,開始發奮圖強,學習氛圍開始成良性迴圈。

可有些孩子在學習上沒天賦,王進開始加強他們的軍事訓練,以後當護衛或者水手也是出路。

石頭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文化課學啥啥不行,乾飯第一名,軍事課也是一樣,唯獨在打架上沒輸過。

嘚,妥妥一護衛型人才。

邢承恩無奈,王進卻是開心不已,用心教石頭近身搏殺之術,

“你家少爺的安全可全要靠你了,你可要用心學。”

石頭聞言學的更是用心,搏殺、防護、長短武器技能點了一堆。

晴雪本就識字,現在進度自然快,數學方面更是用心用功,學的很好,居然能很快理解負數和零。

別懷疑,很多孩童根本理解不了,邢承恩也是抓狂。

邢承恩發現小孩子更容易學習,可能是因為世界觀還沒有成型,想象力更大一些,年紀大些的孩子就開始吃力。

看短影片一個娃娃就能把家長逼瘋,現在自己帶著差不多兩百個,我剋制,還是不要想了,要不然掉頭髮了!

邢承恩購入大量的米麵肉,孩子們吃的很不錯,兩個月下來都看著精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