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人的催逼威脅,內有國人的毀謗痛詆,在強大壓力下,郭嵩燾身心俱疲,意緒全無,幾次以告病推脫,但都未獲朝廷批准。郭嵩燾畢竟是一位公忠體國的開明官員,在李鴻章等少數人的鼓勵支援下,他逐漸轉變了思想,自陳心跡“以為時艱方劇,無忍坐視之禮”,認為“出師西洋為今日創舉,而關係中外大局,以立國家久遠之基”毅然克服萬千困難,踏上與英交涉使命的征途,在1876年12月從上海登船赴英,“以老病之身,奔走七萬裡”,作“賠罪之旅”——而面對群議洶洶,為了表示“平衡”之意,清廷任命了堅決反對洋務運動的頑固派劉錫鴻擔任副使。

剛剛上任,他就惹出了不小的麻煩。

臨行前,朝廷應總理衙門之奏請,詔命郭嵩燾將沿途所記日記等諮送總署,“凡有關係交涉事件,及各國風土人情,該使臣皆當詳細記載,隨事諮報,……自當用心竭力,以期有益於國”。郭嵩燾非常贊同此舉,他早就想將西方富強之道介紹給國人,使同胞們儘快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受命後他熱情大增,按照清政府的規定,從出國時起,堅持每天寫日記。在日記中,他不僅用心記述了所見所聞,而且對這些見聞作出了自己的評價。從途經十數國的地理位置、風土民情、宗教信仰,到土耳其開始設立議會、制定憲法的改革、“重商”對西方富強的作用……全都作了介紹,儘可能讓國人對世界有更多的瞭解,擺脫夜郎自大的狀態。

到了倫敦之後,他就把從上海到倫敦途中五十一天的日記稍加整理潤色,定名為《使西紀程》,抄寄一份給總理衙門。他哪裡料到,這份日記在總署刊行之後,猶如一顆炸彈投在死水潭裡,立馬在京師士大夫中激起軒然大波,輿論譁然,引來朝野頑固守舊者一浪高過一浪的口誅筆伐,一時間山雨欲來風滿樓。有人痛斥他極意誇飾,美化外國,“用夷變夏”,聲稱“凡有血氣者,無不切齒”;有人連出版此書者的動機也加以懷疑:“誠不知是何肺肝,而為之刻者又何心也。” 不僅思想守舊計程車大夫如此,連一向開明的文壇領袖王輳г艘踩灘蛔√��隼矗�舐罟�造獠豢刪紉��鄧�按�閻醒蠖荊�蘅剎燒摺薄8�幸恍┤酥苯踴騁曬�造狻壩卸�撓謨⒐���洩�際輪�倍��浪��峋鮃�蟪�⒔��造獬分暗骰兀�裨蛞哦競M猓�雎胰誦模�蠊�豢吧柘搿9�造饃釹莨鋁⑽拊��場S捎諞皇閉也壞膠鮮嗜搜。�逋⑽茨芙��倩兀��鋁罱�妒刮骷統獺坊侔媯��淞鞔��

三思方舉步,百折不回頭。郭嵩燾,這位被李鴻章屢屢稱作“有些呆氣”的人物,懷著一顆無人能解的赤子之心,不畏譏讒,我行我素,高歌前行,踏上一個人的獨醒之路、漫漫長征。在中國由傳統外交向近代化外交的轉型時期,他率先以其獨特和前瞻的眼光來看待中外關係,對晚清外交的近代化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身為駐英公使,郭嵩燾有足夠的機會近距離考察英國的憲政、商業、科技、教育、學術和風俗人情。他逐步發現,英國的強大並非只強在它的船堅炮利上,其政體——即它的根本制度——同樣勃勃有生機。初至英國後,他親赴下議院聽議員責詰政府,言語頗為強硬;他看到了西洋國家新聞報紙議論時政的輿論監督作用,以及政府和議院行政、立法的分權;他經常訪問炮廠、船廠,並親自升炮以及試演魚雷大炮,體會到西洋軍隊器械之完備、軍容之盛大。一系列的實地考察和潛心研究使郭嵩燾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日記中深思熟慮地寫道:“英國之強,始自國朝……是以君與民交相維繫,迭盛迭衰,而立國千餘年終以不敝”他從根本上認識到,西洋之所以能享國長久,是因為君民兼主國政,使用法治,因此民氣得通,民情得達,民志得伸,民才得展,無抑鬱挫傷之弊,對此他不禁感慨系之,“西洋能以一隅之地”為“天地精英所聚”,是“良有由然”,中國朝野人士若不幡然醒悟,急起直追,革故鼎新,除殘去害,則勢必西洋日強,中國日蹙。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鬼使與神差的命運:博弈郭嵩燾和陸奧宗光(5)

郭嵩燾再次表現出他的異端思想與不合時宜。他的言行不但與“天朝上國”的規矩尺度大相徑庭,而且與他先前的洋務派戰友們也分道揚鑣。他勇敢突破體制的樊籬,不僅超越了器物的層面,更跨越到思想意識層面上,成為風格獨特的思想先行者。他深感國內的洋務派領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猶如瞎子摸象,盲人把燭,各得一偏,與實際相去甚遠。比如洋務派領袖們忙於造船制器,他卻主張正本清源;朝野清流一致主戰,他卻認為在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